台湾茶历史
时间:2023-07-24来源:博客 作者:玲儿浏览:
次
根据历史书籍记载,早在300 余年前在台湾便发现有茶树生长,这些茶树大都是野生茶树;然而台湾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及茶叶制造,是在 200余年前先人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及种植在台湾北部开始;台湾的地理、气候及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是世界有名的茶叶产区,所产制的
根据
历史书籍记载,早在300 余年前在台湾便发现有
茶树生长,这些
茶树大都是
野生茶树;然而台湾真正发展
茶树栽培管理及
茶叶制造,是在 200余年前先人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及种植在台湾北部开始;台湾的地理、气候及环境非常适合
茶树生长,是世界有名的
茶叶产区,所产制的
茶叶包括
绿茶、包种茶、
乌龙茶及
红茶等,其中尤以包种茶及
乌龙茶更是驰名世界。
台湾传统的
茶叶生产主要制造
红茶、
绿茶供给外销为主,外销量占总产量的75%~85%。但近二十年来已急速地转成制造包种
乌龙茶供应内需,外销量减少到占总产量的15%~20%左右,外销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台湾工业化迅速使人工之成本提高,导致
红茶与
绿茶的生产成本过高,而无法与国际上相同产品竞争。相对的,由于国人每人每年平均
饮茶量,由1980年的0.344公斤激增到1998年约1.3公斤,使得内销市场所需的高级部份
发酵茶,尤其是包种茶与
乌龙茶增长迅速。这种改变导致原本生产外销茶之北部
茶区茶园面积大量减少,而生产内销高级包种
乌龙茶的中南部
茶区面积逐渐增加。
台湾地区1998年总植茶面积20,702公顷,收获面积19,403公顷,每公顷平均生产1,183公斤
茶叶,总产量达22,948公吨,出口量2,481公吨,进口量8,700公吨。茶为嗜好性产品,消费者的口味不尽相同,是以近数十年来,台湾各
茶区在其天然生产环境下,产制出各具特色及风味的
茶叶,如文山包种茶、
冻顶乌龙茶、椪风
乌龙茶等,由于
茶叶种类名称繁多及
茶叶品质
价格的差异悬殊,使
茶叶消费者产生许多困惑,是以
制作本首页,介绍台湾
茶叶的发展及各
茶区的特色,以供消费者,生产者、销售者及农政有关人士参考,促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台湾的
茶叶。
台湾现有
茶园20,702公顷(1998年),分布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南投、云林、嘉义、高雄、台东、花莲、宜兰等县市,1998年生产
茶叶达22,948公吨。台湾
茶叶过去以外销为主,年外销量最高曾达23,516公吨,近年来外销量已逐渐减少,至1998年,外销量仅2,481公吨;但因经济繁荣,生活水准大幅提升,
饮茶量大增,故内销量也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