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普洱茶,大多第一印象是一个圆圆的“饼”。茶饼的诞生最早是为了方便运输和存储。现在,从普洱茶本身收藏陈化特性出发,饼茶依然最经典、最具美感的款式。在制作细节上,近年的石磨压制工艺水平更是在整个饼茶发展史中登峰造极。
所以很多爱学习的茶友脑海立马蹦出十万个为什么:
饼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的“357克饼”是建国后的标准,那历朝历代,茶饼又都是啥样子?过去茶饼有多大呢?
饼茶,源起三国
兴于唐宋
在“采”、“晾”、“炒”、“揉”、“晒”、“拣”、“蒸”、“压”、“封”有异曲同工之处。
现在此类茶饼被称为工艺饼,多用于装饰。
衰于元明
复兴于清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繁荣于今
津乔叁伍柒,从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符号,追溯普洱茶发展史。
说来道去,那过去茶饼又是多大呢?编者继续带你扒。
就拿接近的清代来讲,清康熙帝颁布的《御制数理精蕴》中一斤相当于公制596.816克,同时“一斤十六两”仍然沿用,那么当时的“一两大约37.301克”,而不是我们现在的50克。《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记载“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一个饼茶为当时的“七两”,每饼约合261克!民国时期,官方度量衡又有所改变,每两变为31.25克,每饼约合218克!
编者发现一个天大秘密,原来过去茶饼没现在这么大。那现在买茶不是更划算了吗?暗喜中。
“一斤十六两”自秦起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只是在每个时代的斤两分量都一直在变,所以茶饼的大小也一直在改变,大约接近于现在的四两、五两、六两的份量(200多克)可能都有出现过。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原来市制成为习惯可以保留”,同时规定“市制由十六两为一斤,改成十两为一斤”。从此每两正式变为50克,此后才有后来的357克饼。
编者感悟:了解了茶饼的“前世今生”,大家是否跟编者一样有同感,我们买的哪是茶饼,是厚厚的历史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