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至今已2000余年。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军灭了闽越国,并诏令将闽越民举迁江淮之间,以虚其地。考古发现,城村汉城遗址数以万计的陶器里,有大量茶具—茶壶、茶杯,证实汉代闽越国先民种茶饮茶的实事。
唐代佛教寺庙也大兴,武夷山名声日高,唐代福建的土特产就是山区的茶和沿海的盐。武夷山茶自然包含在内。到了宋代,武夷茶处于兴盛时期,主要制作龙团凤饼茶。武夷茶与儒、道产生了密切联系,朱熹、白玉蟾等,种茶、饮茶、写茶,都留下了许多诗词和美丽传说。
元代主要制作饼茶。元世祖忽必烈喝到大臣高兴献送的武夷茶“石乳”,备加赏识,于至元十九年由当地官员承办贡茶,高兴曾几次亲入武夷山,监制贡茶。贡额年年加,茶农苦不堪言,出现茶园抛荒、茶产下降。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喊山”仪式就兴其时的武夷山。在御茶园东边筑喊山台,每年惊蛰日,崇安县令率领御茶园官员、场工前往行祭,供置三牲、点香燃炮、宣读祭文,读完后顶礼膜拜、击鼓鸣金、率众人高呼“茶发芽!茶发芽!……”据说祭拜呼喊后,通仙井井水会慢慢升高,系神力所为,传得玄乎。
明代朱元璋诏令“罢龙团,改制散茶”。武夷茶由蒸春团饼茶逐渐改为晒青、蒸青散茶制法,后期改进为炒青绿茶。提高了武夷茶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武夷茶的发展。武夷山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明万历三十五年,荷兰商船来澳门购运茶转运至欧洲开了武夷茶外销先河。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