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即位。宋徽宗在位期间,治国无方,但他通晓音律、擅长书画,对茶艺非常精通,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艺术家。他于大观年间著《茶论》,以皇帝的身份撰写茶书,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一个。《大观茶论》有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缾、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二十篇,集点茶道大成。
关于茶器,到了徽宗时代,则有了茶磨、茶筅的记载,茶磨、茶筅的发明,更有助于点茶艺术。
关于择水,认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曰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汗,虽轻甘无取。”(《大观茶论·水》)主张水以清轻甘活好,以山水、井水为用,反对用江河水。(插赵佶《文会图》局部)
关于候汤, “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迸跃为度,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顷刻而后用。”(《大观茶论·水》)蔡襄认为蟹眼汤已是过熟,而赵佶却认为鱼目蟹眼连绎迸跃为适度。
《大观茶论》序:“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简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士庶率以薰陶德化。
赵佶贵为帝王,亲撰茶书,倡导茶道,为茶道在宋代的发展立下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