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除了这些备受瞩目的明星茶品外,还有一对姐妹花的品质也同样优秀,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金银双雄——金大益和银大益的故事。
金银姐妹的制茶背景
和雪印,大白菜等很多老茶的叫法相似,金银大益这一名称,其实也不是茶品的本名,而是因为两款茶的印刷色调偏向于黄色和银灰色,才被市场命名。
可以说“金大益”和“银大益”的命名,不仅增加了茶品的辨识度,还暗合了国人尊金尚银的喜好,寓意也非常好。
危难关头,年轻的阮殿蓉临危受命,成为了勐海茶厂建厂以来最年轻的女厂长,并决定拯救这座传奇茶厂于水火之中。
不过当时内地普洱茶方兴未艾,在云南更是少有人知,职工们都很不理解阮殿蓉的举动,一时间疑声四起。
为了打消顾虑,尽快回升产能,阮殿蓉专门请来业界的专家和学者到厂里开办普洱茶知识讲座,希望职工们能尽快意识到普洱茶在南方的热潮。
而金银大益,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得以出现的。
2003年,台湾飞台公司的郭再添先生向国营勐海茶厂订制了一批大益5号青饼,版面上他选择了自己很喜欢的黄色,后被市场称为“金大益”。
除了黄色版面的大益5号青饼外,飞台公司还订制了两批银灰色版面的大益青饼,后被市场称为“银大益”,这就是金银大益的由来。
不过,虽然金银大益是一母同胞的双生姐妹花,但由于用料上的差距和产量上的区别,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两姐妹的处境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金银姐妹的不同境遇
先说银大益,刚出厂的银大益新茶滋味苦烈霸道,市场认可度不高,传闻飞台公司为了银大益的销路四处推销,但还是无人问津。
2004年,吴远之携博闻科技接手勐海茶厂,改制后的大益集团知名度提高,连带这银大益的行情也有所上涨,随后的普洱茶热,也让银大益的行情逐渐向好。
到了2009年,行情逐渐回温,但银大益还是坐着冷板凳,据说一些茶商为了尽快抛售手上的银大益,将金大益和银大益捆绑销售,半买半送地卖出去。
直到现在,银大益的处境还是被金大益压了一头,如果你想收整件银大益,市场上还可能有货,但整件的金大益,市场上几乎已经绝迹了。
相比于一波三折的银大益,金大益就要好很多了,历年来的价格都算稳定增长,18年在香港仕宏拍卖会上,还拍出了139万港元的亮眼价格。
两款茶的价格差异之所以这么大,主要还是产量和用料的差别。
首先,金大益和银大益当年的产量区别很大,当年金大益仅生产了一个批次,传闻出厂时只有300件,一件84片的话,也只有两万五千多片。
而银大益则生产了两次,虽然在批次上被分为301、302,但实际上301批于2003年生产,302批则是在2004年生产的,对此市场上有几种说法。
说法一认为,虽然2004年,第二批银大益才正式出厂,但用的还是去年就进厂的老料,也就是说实际上还是2003年的原料,所以才称作302批。
说法二认为,是定制方飞台郭再添本就想连续生产两批银大益,就要求勐海茶厂提前做好302批次的大票,没想到却耽误了一年。茶友觉得哪种说法正确呢?
也有人认为,当时为了让银大益有个延续性,在301批之后再生产302批,就提前在大票上印刷302了。
两个批次的银大益在包装上也有一定差异,特征点主要是绵纸正中的“益”字,301批次的“益”字更宽更饱满一些,而且两点与一横没有连在一起。
而302批次的“益”字,字体则更细一些,两点没有连在一起,这就是两个批次的银大益在板式上最主要的差别了。
相比于金大益来说,有两个批次的银大益存世量确实大了很多。可能正是因为产量上的差距太过明显,市场上也有两款的用料不同的传闻。
不过客观上看,金银大益问世的03年到04年,整个班章茶区的知名度都不高,还因为苦重被市场诟病,当年的班章料价格不贵,供应端也是供过于求的。
而且,金银大益的时间和大白菜是有重合的,勐海茶厂的仓库里会有一些班章料,用于调和金大益及银大益的口感也很正常。
总之,虽然两款茶的遭遇与处境并不相同,但都是定制茶时代留下的精品,未来也都有很大的转化空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