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关于“斗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宋代蔡襄的《茶录》:“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出他处者,火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之不用。”斗茶发展到如今,已超越了原有的茶宴的斗茶,它还可以进行跨世纪的对决。
对冲斗茶是一种基于评茶人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判断茶叶品质好坏的检验方法。相对于茶叶理化检验,茶叶的感官评审主要内容一般包含茶叶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根据所用盖碗大小,选取5-8g茶样,每泡出汤时间间隔5-15秒。对冲的茶叶在相同环境下按相同的条件进行冲泡,根据茶叶干茶条件和每泡的色、香、味、型几大特点便可大致分出胜负。而今天对冲的茶叶为70年代中茶牌“七三厚砖”及2017年中茶牌云南普洱茶砖——七三厚砖,由于普洱茶具备越陈越香的特点,单从时间上看,这已然是一场“不公平”的斗茶。
干茶
70年代中茶“七三厚砖” 整体较为蓬松,叶片较粗大,有长梗,色泽黑褐,亦有时间留存的印迹,隐约可见面张有部分黄色芽头。
第一泡
2017年中茶牌云南普洱茶砖——七三厚砖第一泡汤色橙红欠亮,与新茶刚压制有很大关系,菌香突出,滋味甜润,茶汤滋味尚未完全呈现
第三泡
70年代中茶“七三厚砖”第三泡汤色渐浓呈琥珀色,清澈透亮,热闻时透参香陈香,入口参香馥郁,微甜,顺滑
2017年中茶牌云南普洱茶砖——七三厚砖第三泡汤色橙红尚浓,净亮许多,茶汤中带有菌香、果香等气味,入口有一定鲜爽度,细细体味,浓稠顺滑,略带苦底,迅速生津
第五泡
70年代中茶“七三厚砖”第五泡汤色依旧呈琥珀色,透亮,参香陈香交融于茶汤之中,微甜,汤感细腻,回甘生津
2017年中茶牌云南普洱茶砖——七三厚砖第五泡汤色红浓,有一定浓稠度,香气清丽,入口甜中微苦,略带涩味,砂化明显,顷刻间即可散去,生津快
第七泡
70年代中茶“七三厚砖”第七泡汤色红亮清澈,陈香渗透于茶汤之中,口齿留香,汤感细腻,顷刻后喉底略有干涩
2017年中茶牌云南普洱茶砖——七三厚砖第七泡汤色橙红尚浓,果香依旧,茶汤清甜,砂化,生津,回甘持久,汤感较好
第九泡
70年代中茶“七三厚砖”第九泡持久耐泡,9泡时汤色依旧红亮清澈如宝石,清甜细腻,韵味十足,因年份久远,熟度较高
2017年中茶牌云南普洱茶砖——七三厚砖第九泡汤色橙红尚亮,香气仍能融入茶汤之中,甜润,喉韵明显,口腔内韵味十足,内含丰富
叶底
70年代中茶“七三厚砖”呈黑色,部分有碳化现象,九泡后茶块仍有部分未完全冲泡展开。
2017年中茶牌云南普洱茶砖——七三厚砖叶底色泽青褐,条索较完整,油亮而不失活力,张弛有度,陈化可期。
总结
斗茶本应该适用于各方面条件接近的茶品,但为了更好地展现70年代“七三厚砖”和2017年中茶牌云南普洱茶砖——七三厚砖的区别,就进行跨世纪的对决。本次斗茶虽毫无公平可言,但亦可作为一种斗茶尝试,好与坏一斗便知。俗话说无真假之分,但有好坏之别。70年代中茶“七三厚砖”能流传至今,并受到市场追捧,自然是由其过硬的自身品质决定的。
相比之下,2017年中茶牌云南普洱茶砖——七三厚砖稍显稚嫩,但也代表了无限的希望。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茶不怕等。普洱茶的转化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但是只要假以时日,2017年中茶牌——七三厚砖,一定能赶上70年代中茶“七三厚砖”,甚至有可能超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