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就能卖个高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早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母系社会后期的神农氏就已经发现了茶叶的药用功效。“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西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在春秋战国时代,《晏子春秋》中曾记载,齐国国相晏子生活简朴,粗茶淡饭,日食茗菜。这里的茗菜就是用茶叶配上葱姜蒜一起煮水喝。后来在辞书《尔雅》中又记载茶叶“可煮羹饮”,《晋书》也有“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拿茶树鲜叶煮粥吃的说法。
到了三国时期,才开始出现用茶叶日晒,做成饼状的工艺。可以说这是中国茶叶加工的萌芽。到了隋唐时期,饮茶制茶大发展大繁荣,不仅出现了中国第一本茶叶专门著作《茶经》,而且茶叶加工技艺更是向前突破,形成了非常完整的蒸青团茶制作工艺,同时蒸青散茶和炒青,也开始有少量的萌芽。
到了建国以后,我国的茶叶制作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制茶机械和相应技术不断涌现,基本上形成了以机械化生产加工为主,手工制作为辅的模式。茶叶机械制作的品类也从绿茶扩展到红茶、青茶、白茶、黑茶、黄茶和花草茶及深加工茶类。
二、手工茶的发展现状
我国利用机械帮助人类加工制作茶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候制茶匠人已经学会利用水车的动力来研磨茶叶制造团茶。而到了近现代以后,利用动力机械加工茶叶,国外最早是在20世纪初开始的。而我们国家是在建国以后50年代开始的,当时浙江就专门有研制茶叶机械化生产的课题组,经过长时间科研攻关之后,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批龙井茶加工机械。
进入21世纪以后,茶叶生产加工设备开始普及,很多传统的手工制作茶人退出了茶叶生产线,转而专注种植和出售鲜叶。另一部分保留下来的手工制茶人也开始转型,增加机械加工设备,开始使用手工制作和机械结合的方式,半手工或纯机械生产。
最近几年,我国茶叶市场的消耗量在持续增长,对于产量的需求日趋旺盛。为了满足市场的供需平衡,绝大多数茶叶生产都已经完全采取了机械化方式。只有部分小农分散种植和制作的茶叶或一些特定的名优茶,才会坚持手工或半手工制作,比如说高档西湖龙井和六安瓜片。
三、市场上到底有没有手工茶?有多少?
手工茶有没有?答案是肯定。关于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要问手工茶实际产量有多少?这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
小时候曾经和父亲一起制作过手工茶。那时候每天傍晚,父亲去茶山收鲜叶,回家摊凉,晚上吃完饭开始加工炒茶。当时的分工是父亲炒茶,母亲烘茶。从晚上7:00开始到凌晨5:00点钟天快亮的时候为止,三个人一晚上可以炒10斤干茶左右。
换句话说,如果是按照现在茶叶品相和香气口感的制做要求来加工,一晚上根本做不到十斤茶。
而且现在农村劳动力非常紧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即使制茶工艺技术比较成熟老练,但是却很难能够坚持长时间熬夜,透支身体,根本吃不消。
四、手工茶和机制茶的区别
另外手工制作出意外的情况比机制茶要多。
五、要不要买手工茶?
好的手工茶不可能便宜。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