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黑鱼由于个人原因,也算是机缘巧合,一位玩茶30多年的老江湖因为买了湖景”别野“需要部分资金支撑,故需要出掉一批早期存下来的老普。
实际上,我对老茶的认知,以及老茶的知识,除了一部分来自80年代跟父辈同行学习之外,还有就是自己多了解专业知识,多了解市场的一手信息来源并过滤吸收,多方比对核实。以至于后来帮代理大益中茶的朋友验货,经历多了之后,经验就多了,说白了就是“错多了就懂得对是什么样的”。
所以,对于普洱江湖上的不管有名的无名的,定制的通货的内销的边销的茶,基本上能够比较清晰的辩认是非黑白,真假李逵。
一、老茶给钱就能买?
很多开店卖普洱茶的人,在成为茶商之前,其实都是需要一些有名的老茶作为背书的,以便于客人来到店里,总能看见一些“镇店之宝”。一来可以彰显一下自己这个店的实力,二来可以展现出店主人对于茶叶的了解。所以,老的知名普洱茶,就是“摆店”首选。比如说:88青(最好的教父或陈老师签名版)、早期中茶红印、水蓝印(其实就是7542,只是手工盖印,颜色浅一些而已)、99易昌号、99绿大树、92方砖、8653质检版、各种蓝印绿印黄印甲级乙级等等。。。诸如此类。
但是,这些茶都得买,然后找到渠道买。一般人以为拿钱就直接可以买了。非也。你买之前,按“江湖规矩”,你得先说明来意:自喝还是摆店?有人会问,这关你啥事?我钱都掏了。错!自喝的话,价格会便宜较多,而摆店的价格则要贵不少。那有人就会耍小聪明,说:“我自喝的”,然后就准备按自喝的价格拿走茶叶。付钱之后,卖茶的人就会马上当着你的面,把茶叶拆散!然后帮你装好打包,让你带走!What?!什么情况?呵呵,不就是为了防止你整片带走拿回去“摆店”吗?
所以,这就是“江湖规矩”:做什么用途,要先说清楚,别耍小聪明。
购入一款价格相对较高的名星茶品的时候,通常需要开箱验货,甚至开汤品饮,这个要求很正常。可是,这波操作需要懂得江湖规矩:
正常的操作流程是,双方达成了购买的协议,甚至可以拟定采购合同,茶款到达卖方帐户之后,这件茶的所有权已经归买方所有,买方此时应当着卖方的面,当场开箱验货,甚至拆饼泡饮。一旦发现包装、规格等基本信息出现描述偏差,或者怀疑是假茶,就应该当场提出质疑,要求退货。
至于品饮滋味方面,买家需要事前了解卖方仓储条件,初步预判茶品成相,否则轻易不要交易。因为对于相对价格较高的茶品来说,整件拆箱对于卖方是毁灭性的打击,开拆过的整件茶品几乎不可能再按原价出售,因此风险巨大。行规就是先买单后验货或双方事先约定细节,如果拆箱后一旦发现茶品为赝品,则所有损失由卖方承担,卖方需现场退款。
但是如果因为滋味口感方面“不符合心理预期”,那么这个“借此而不买已经拆开过的整件茶”的借口,买方将不予认可。
所以,老茶的交易实际上在民间是比较困难的,基于双方的互不信任以及专业知识的不对等,因此中介平台的出现就基本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交易的价格就不可能是私人交易的定价那么实惠。
二、老茶包装纸和内飞,真的有那么玄乎?
所以,根据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特种茶出口部经理昌金强描述,实际就是“同一种配方,使用同一种原料,包装纸由于手工制版盖印颜色深浅不一略有不同”而已。所谓的厚纸薄纸尖出飞大口中雪印之类,实际上都是生产年份不一定的同个配方7542而已。
对于包装纸及内飞,昌金强总算给出了一个相对标准的并且能令大众认可的答案:
三、关于茶叶本身
首先,无论是84片大件竹篓装还是42片小件纸箱装,在时间的氧化下,时光流转之间,茶叶本身在外包装上就会体现:
1、竹壳:粉状老化,竹壳表面很多灰粉碎屑,轻轻一拍,大量黄色粉末往下掉,这是竹壳老化的原因;
2、茶叶表面里面都会有一些黄色小点点,那个是“蠹虫”撕咬竹壳吞食后留下来的粑粑,对人体无害,相对来说也印证了竹壳没有被JS们喷淋过敌敌畏之类的杀虫剂;
3、滋味口感
关于老茶的滋味口感,首先你不能要求它跟新茶一样有很强的刺激性,然后一些老茶由于仓储、原料等原因,即便是同一款同一批次的茶,对应不同仓储最终形成的滋味口感都会大相径庭。
入口茶汤是否柔和顺滑,这个跟原料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有一条铁律大家一定要清楚:垃圾放100年也是垃圾,千万别指望9块9包邮的茶存放N年之后会变好。
四、关于茶书参照物
很多人买老茶有一个习惯:看书。看什么书?看天书。就是那些早年或后来HK人或TW人“因为自己屯了一批茶,为了高价卖掉这些茶,就编一些这个茶的故事,找一个略出名的人帮忙写两句前言,文章印刷出品后就作为卖这批茶的背书”。
往往因为某几个茶商或某个群体的茶商,集体大批购入某款茶,即便是品质一般,但是因为购入价格极度便宜,因此写故事卖茶则变成了一个”相对稳定有支撑“的干活。
90年代到2007年普洱茶市场崩盘期间,大量的印刷品冲斥普洱茶市场,那些印刷品基本上每周一本的速度出品,到达一定的量,看市场反应,就会互相屯货居奇,集中推售一款”明星茶“。而这本书,则成了可以指点江山的”红宝书“,成了可以”作为字典一般存在“的尚方宝剑。
无数茶商无数茶人,实际上到现在,都还痴痴的认为:书上写的跟我的不一样,所以我的是假的,书上的才是真的。然并卵的是,书上写的仅仅是因为屯的人多,量大,卖不掉,所以才出书立作,好把一款极便宜的茶以超级高的价格卖给一群傻有钱的人而已。
用昌金强的话说:凡是能留到现在的老茶,其实都是因为当初卖不掉!
五、总结
老茶历经的时光很漫长,这条道路上变数很多,但是跟茶叶本身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变的只是不断追名逐利的那些人们。
对于进入老茶江湖的这些茶友们,黑鱼也没什么好忠告的,只是有一条:相信值得相信的人,相信自己的口感。不要以为是本印刷的文字就当成真理,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茶叶本身,我们需要研判的内容太多,甚至包括特定条件下的历史,跟只了解大象某个部位就以为看到整个大象的人谈老茶,很累的。
最后,祝大家喝老茶身心愉悦。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