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的
汤色,与茶色素的氧化程度有关,与品质并无太多直接关联。在
熟茶审评术语中,最高评价是红艳明亮,相对正常的是红浓明亮。注意,是明亮而不是透亮。
1、汤浑不代表茶不好
熟茶刚刚
发酵出来,
茶汤中会有相当多的小颗粒。可能是一些小的蛋白,小段纤维,一些悬浮的磷脂,
茶叶的碎末结构......这些东西都会造成浑浊。
刚出堆的新
熟茶,
茶汤往往会有一个浑浊的时间段,所以新
熟茶做出来之后
茶汤浑浊是很正常的,通过一段时间的陈放后,浑浊的
汤色会得到改善,它会显得明亮起来。
茶汤中的悬浮颗粒有的消解速度很快,有的消解都会很慢,比如说一些小段的纤维,一些小的蛋白质就会消解的很快;比如说一些肽段,
氨基酸链,就会消解得相对慢一些,甚至消解得非常慢。
但是,只要它是有机物,就会在陈化过程当中,被微生物逐渐消解。
所以说这样的浑浊并不可怕,要是遇到
茶汤浑浊,放一放就会有所改善。很少有放不好的茶,只是时间的问题。
刚刚说了,对于正常的
熟茶的
汤色,审评中用的是红艳明亮或是红浓明亮。
它的
汤色一定不是透的,而是有浓度的。
茶汤透亮,往往是这款茶
茶汤里面的
内含物质很少,所以光线的通透程度相对较高。
如果是新
熟茶,要么是本身这款茶
原料中的内涵物质很少,要不就是
发酵的技术不到位,
发酵过度,导致很多的物质被消耗掉了。
茶汤里面不含太多的内涵物质,就很透。跟水一样,因为最透的就是水。
同理,不好的茶或是很一般的茶,摆的时间很长了,
内含物质消耗殆尽,也会变得非常透亮。那这种透亮原因是什么?是底子薄,没有内质。
反过来再说
好茶,由于它
内含物质充分,光线通过这杯
茶汤的时候,折光率就会非常大,以至于你会感觉到这杯茶的通透程度不高。
茶汤的光线通透程度不高,显得有肉质,厚重,这是一款好
熟茶该有的
汤色。
3、酱油汤是为什么,怎么处理?
——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酱油汤是泡出来的
茶汤特别浓,偏黑,像酱油一样。酱油汤,感官上不好看。但是从品质上来说,同样并不可怕。
如果你泡出酱油汤来了有几种可能:
首先,你的
泡茶技法可能有问题,茶水比、浸泡时间、水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
茶汤过浓。
其次,可能与你的
泡茶用水有关。选择的
泡茶用水,如果你的用水矿物质含量很高,钙镁含量很高。甚至有一些铁离子含量很高的水,跟
茶多酚结合,那就容易产生发黑的物质,就使得
茶汤浑浊发黑。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
发酵过程当中,由于
发酵技术存在一些问题,产生黑色色素的微生物过多,决定了这个茶
茶汤最终发黑。
当你泡出酱油汤的时候,先检查一下你的水,再检查一下
冲泡手法;如果都没有问题的话呢,也不用太过担心,无非就是这款茶可能相对细碎而容易浸出,只要你适当减少
投茶量,
汤色就会有所改善。
而如果是
发酵技术的问题,就要做一个取舍。看你是否将外观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单从滋味上来说,这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影响不大。
有很多人认为可以从
茶汤中看出品质,乃至
工艺,比如说
转化多少年是什么颜色,
发酵度多少是什么样的颜色?
总之,决定熟
茶汤色的是茶色素的氧化程度,决定汤浑与否的是
茶汤中颗粒物的多少。而这两者都与品质没有本质关联,所以,从熟
茶汤色判断品质这样的说法没有太多意义。
色生香味触法,通过熟
茶汤色能看到的,无非是与愉悦度相关的事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