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茶到底应不应该有苦涩味?“好茶”到底应不应该有苦涩味?

时间:2019-12-30 14:06来源:小周同学茶叶 作者:佚名浏览:
茶到底应不应该有苦涩味?“好茶”到底应不应该有苦涩味?
到底应不应该有苦涩味?"好茶"到底应不应该有苦涩味?有句话叫"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证的。但是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尝苦涩,而是在品尝茶带来的鲜爽味、甜味、回甘生津,体验茶汤对味蕾的冲击。这里我先上一张我以前发过的图片,简单易懂。然后再通过几段网络上摘选的内容进行解说。茶叶所含的主要成分和味道:
 
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这三种成分对人体的好处和坏处请自行百度。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我们不能光看到好处而不管他的坏处,也不能只看到他的坏处而忘记他的好处。
 
 一、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其实,茶叶的滋味是一种多味的协调综合体。茶叶呈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有机酸、水溶性蛋白质及芳香油等物质。不同茶类里这些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的不同和改变,都会深刻地影响着茶汤的滋味。茶汤的四种主要滋味及对应的呈味成分
 
  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中含量很高,一般在18%—36%(干重)之间,多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苦味和涩味,由于其含量高,在水浸出物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是决定茶汤滋味的主要物质。
 
  咖啡碱具有苦味。在茶汤中,咖啡碱与大量儿茶素或茶黄素、茶红素等缔合形成复合物,阻止了与蛋白质的络合,这会使得呈味特性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茶汤滋味鲜醇度的形成,降低了苦涩味。
 
  氨基酸是组成茶叶鲜爽味的主要物质。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各种氨基酸显味的性质均不相同。如占茶叶氨基酸总量50%-70%的茶氨酸,它的鲜爽味特别高,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与茶氨酸共存于茶汤中,对茶氨酸鲜味的呈现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它们对茶的苦、涩味有一定的掩盖和协调作用,这部分含量越高,茶叶滋味越甘醇而不苦涩。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也对茶汤甜味做出贡献。
 
"好茶"该不该有涩味?上面说了,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是茶叶必含成分,那么"好茶"到底该不该有涩味呢?1、环境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温度、光照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温度高、光照多,采的茶茶多酚含量多、茶氨酸含量少)温度、光照与氨基酸的含量成反比(温度低、光照少,采的茶氨基酸含量多、茶多酚含量少)2、各大茶类的加工工艺、每种茶叶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结合网络上搜索的相关知识和自己喝茶的亲身体会,得出结论:判定茶叶品质的好坏,和我们说的明前茶、雨前茶、春茶秋茶夏茶……等等,用茶叶所含成分来解释的话,就是茶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以及其它一些成分,这些成分含量的高低和所占比例决定了茶叶品质的好坏。比如说:苦、涩味含量低,鲜、甜味含量高,那么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回甘快,鲜、甜味明显苦、涩味淡,鲜、甜味浓,那么突出的鲜、甜味就会掩盖部分清淡的苦、涩味,使苦、涩味(尤其是涩味)更加不明显。但是、可但是、但但是,含量低、味道淡、不明显,不等于没有!!
 
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喝茶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随意一点是好的,日常中我们可以对苦涩味淡的、所含苦涩味含量低的忽略不计。但是科学是严谨的、知识是严谨的,有就是有,绝对不能说没有,否则就会误导别人。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多酚类化合物 回甘生津 茶汤滋味 咖啡因 茶红素 氨基酸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焙一壶好茶 去聆听茶的心事
焙一壶好茶 去聆听茶的心事
情感亦如一盏好茶汤
情感亦如一盏好茶汤
好茶都是斗出来的
好茶都是斗出来的
求一好茶杯 不如求一杯好茶
求一好茶杯 不如求一杯好茶
如何喝好茶之择水
如何喝好茶之择水
如何喝好茶之选茶
如何喝好茶之选茶
如何喝好茶之备器
如何喝好茶之备器
煮一瓢溪水 泡一壶好茶
煮一瓢溪水 泡一壶好茶
好茶需惜茶
好茶需惜茶
处处皆有好茶
处处皆有好茶
中国好茶叶将亮相农高会
中国好茶叶将亮相农高会
用万般柔情 才终得这一壶好茶
用万般柔情 才终得这一壶好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