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国的南北地区差异,可能很多
茶友首先想到的就是气候环境和人文习俗的不同,但其实对于“
茶”来说,南北地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就在前不久,一位来自北方的茶友就问了一球君一个问题:我家是东北的,经常
喝茶,但我发现不管是
普洱、
白茶还是
红茶,好像都产自南方,难道北方不产茶吗?如果我在这边种茶会怎样?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平常,但一球君细细研究之后,发现背后的学问并不简单——北方也有部分地区产茶,但大多数
茶叶产自南方,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始于冰川纪
说起
茶树的祖先,要追溯到新生代第三纪至第四纪之间。当时的
茶树并非只生存于我国的南方山区,相反,它们遍布大陆各地。
但好景不长,随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导致了冰封期的出现,厚实的冰川永久不化,
茶树也随之封存。冰封期结束之后,在未被冰川完全覆盖的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及华中的一些地方,
茶树的根得以保存下来,继续繁衍生长。
茶树在进化过程中,适宜生长的环境趋向“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和“喜湿怕涝”。
“生南不生北”的四大秘密
1、爱吃醋
茶树是一种“爱吃醋”的植物,非常喜欢待在酸性的土壤里。而我国南方地区土壤都是偏酸的,能满足
茶树需求,并提供营养物质。反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土壤多为碱性,故而
茶树无法接受。
2、有一颗向阳之心
茶树爱晒太阳,而且
茶叶产量的90%以上靠光合作用形成,适当强度的光照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南方山区普遍植被茂密,漫射散光较多,这也使得大多
茶树扎根于此。
3、要温度
茶树喜暖怕寒,生长起始温度为10℃,最低临界温度依
茶树品种而异,大叶种为-6℃、中小叶种为-12℃~-15℃,虽说越抗寒的
茶树内质营养成分越丰富,但北方的冬季温度真的太低了,
茶树表示实在顶不住。
4、拒绝干燥
茶树是叶用植物,芽叶生长时刻要保持补水,南方雨季多,湿度大,适宜
茶树生长,而北方地区时长季节性干旱,所以只好被
茶树“pass”掉了。
虽然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温度太低,土壤多为碱性土,不适合
茶树的生长,但北方的局部地区,如陕西的南部、河南的南部、山东的胶东地区以及甘肃南部的局部地区,土壤气候条件,基本适宜于
茶树生长。
就
茶区分布而言,最北
茶区处于北纬38°左右(如山东半岛
茶区),最南的
茶区是北纬18°-19°左右的海南省。地理纬度不同伴随日照(时数、强度、光谱等)、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对
茶树的物质代谢有明显的影响。
各地区的人们因地制宜,发明出了各式各样的
制作工艺,茶也因产地和品种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各类茶种,各类茶亦有它的“势力范围”。细心的茶友也可以对照上图,将不同
茶类对应的具体
产区找出来哦。
纬度对“茶”的影响
高中地理课本上曽讲到:纬度的高低是决定日照强度的基本因素,纬度越高,正午阳光射入角就越小,日照强度也越弱,气温就越低。那它们和茶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大了去了!南方的
茶区维度普遍较低,因此,它们的特点就是全年平均气温高,地表接受的光辐射量也较多,年生长期也较长,往往有利于碳素代谢。
在日照和气温作用下,大气和土壤湿度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因子又直接影响土壤母质,形成了各种土壤类型,在这些因子的综合影响下,使
茶树代谢类型与代谢方向都不同,对
茶叶品质有重要作用的
多酚类和碳水化合物也易于形成积累。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大多
茶树选择生长在南方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俗话说“良禽择良木栖”,
茶树也不例外,在南方地区中,又以西南边陲的云南
西双版纳最让
茶树“向往”。
西双版纳,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是全球罕见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其
茶区海拔大部分在1300-2500米之间,纬度在北纬21°08′~22°36′之间,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这里降水充沛,光热条件良好,可以说是为
茶树量身定制的“家园”。
除了得天独厚地理条件外,
西双版纳作为
茶叶的发源地,其各大山头还保留着大量的野生古
茶树,天然原生型的生态环境,让这里的每一棵
茶树都能吸收充足的养分。
长期生长在版纳的大叶种茶,往往就因内含基质
茶多酚、
氨基酸、咖啡碱较多,而被制成
普洱茶,制成的
普洱茶不仅茶气充足、口感层次丰富、经久耐泡,其内涵物质亦会比其他
产区的
茶类高出不少。
区域的多样性造就了
西双版纳,也造就了
西双版纳的茶,它是地理特征与自然生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它为
原料制成的每一种品类的茶,也是地理价值的再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