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见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不过从欧洲餐厅、咖啡馆等随处可见的红茶以及现如今红茶在欧洲那遥遥领先的销售数据来看,欧洲人确实偏爱红茶。
绿茶传入欧洲的时间更早
可问题是绿茶传入欧洲的时间明显比红茶更早,欧洲跟茶叶相关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这个时期是十六世纪,在我们中国是明朝时期。
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所到之处都在饮茶”,其隐藏的意思就是茶叶在这个时期还并未在欧洲普及。
而且以明朝时期将茶叶视作为“战略物资”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茶叶产量明朝自己都嫌少,显然也不存在大规模出口的情况。
这点大家可以参考下明朝边关地区盛行的“茶马互市”情况,明朝统治者显然是把茶叶当成了获取“战马”等军需物品的重要战略物资。
然后紧接着就到了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素有“海上马车夫”之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来了。
作为欧洲当时最大的海上贸易集团,荷兰东印度公司凭借着其雄厚的海上运输实力将茶叶带到了欧洲的各个角落。
茶叶也正式开始在欧洲普及,但这个时候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带到欧洲的茶叶基本都是以“绿茶”为主。
因为按照红茶于明朝末年发源的时间点,以及1657年欧洲一斤红茶那将近10英镑的昂贵售价来看,明显就是欧洲皇室以及贵族的专属,根本无法普及。
直到1669年,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强势扩张,并逐渐取代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地位,规定茶叶由其专营以后,红茶这才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清朝的贸易联系逐渐在欧洲普及。
然后就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原本很受普通人欢迎的绿茶销量急剧下降,迅速被红茶取代了,甚至还要更上一层楼,获得了更多人的欢迎。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红茶的口感更好?
可能会有人觉得是不是因为红茶的口感更好呢?
如若再结合欧洲人在享受“下午茶”时光之时,往往会在茶水中添加一些方糖、牛奶以及配合甜点食用的情况来看,确实会给人一种欧洲人更喜欢甜食的感觉,那么红茶自然是首选。
可问题不管在什么地方,喜欢“苦味”的人定然不多,就像很多人吃药,如果是服用那种没有糖衣的药片的话,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苦”味的刺激产生“干呕”现象。
而绿茶特性寒凉,也是制作凉茶的首选,反之,红茶在特性上则更适合“热饮”。那么就很明显了,美国人也更偏爱绿茶。
这也就意味着“口感”或许是欧洲人偏爱红茶的一个原因,但也只是一种“偏好特征”的体现,而不是其背后的实质。那么真正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欧洲人偏爱红茶的实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动物趋向性”这个词,从学术上来讲,所谓的“动物趋向性”其实就是“生物(或细胞)天生的行为反应,指其对某一特定刺激而产生的趋进或远离的动作。”
就好比“飞蛾扑火”,其所表现的就是“飞蛾”对于“光源”的趋向性,也就“趋光性”。
人类其实也有,只不过由于人类“思维结构”的复杂,让人类的趋向性变得并不明显而已,我还是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就好比大家面前有两个理论上一模一样的山洞,一个乌漆嘛黑什么也看不见,另外一个没有灯光,但是却一片敞亮,大家会进入哪一个?
不出意外的话,绝大多数都会选择进入那个一片敞亮的山洞吧?因为乌漆嘛黑的山洞会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这点大家可以参考下恶魔为什么会被描述成黑暗的,而天使则会被描述成光明的。
而大家相信也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来,我列举的这个例子的本质说白了就是“环境因素”使然。是环境因素让我们的潜意识产生了趋向于“光明”的趋向性。
欧洲人偏爱“红茶”的本质其实就跟这个理论类似,其主要原因就是气候所导致的环境因素使然。
总体上来讲,欧洲大陆的气候条件主要还是以“温带”为主,但是受盛行西风和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然大多数地区气候条件都比较温和,但却多雨,湿气大,所以整体气温其实还是相对较低的。
尤其是离北极圈更近的那些国家和地区,离得越近,气候条件也就越冷。诸如芬兰、挪威、冰岛以及俄罗斯等等。
那么在这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红茶特性温热,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绿茶则特性寒凉,清热解暑,大家说欧洲人会怎么选呢?
毫无疑问,自然是红茶,红茶可以让他们的身体在寒冷的条件下有着更舒服也更美好的体验。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就好比俄罗斯,其除了喜欢伏特加以外,大多数俄罗斯人喜欢喝的也是红茶。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