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巨量库存的原因:
(一)当台湾大陆开始流行普洱茶的时候,预料到未来中国普洱茶市场将会蓬勃发展的一部分人,便早早地部署普洱茶的投资和存放。因为内陆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的丰富和价格的相对便宜,产生了很多存普洱茶的群体,包括了专业茶商和大量的普通收藏者,并且购买的数量都非常巨大。
(二)这些巨量的普洱茶交易并非是为了应对当时市场品饮需要,而是为了存放转化后,以应对未来市场对陈茶消耗的投资收藏需要,这种消费是基于“越陈越香”的普洱茶价值取向而产生的。而这个时期存放下来的普洱茶至今大约有10~15年的陈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期茶”。
经过一番思考后在2003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茶叶市场群体便疯狂的购买大量新茶进行存仓陈化,以应对未来市场对陈茶的需求。
但随着国内经济开始放缓,新茶转手交易活跃性大幅度降低后,投资普洱的资金流行动性已经没有早期这么快速,引起了大量以短期牟利为目的的资金开始出逃,而进入新茶领域参与陈化升值的资金大幅度减少。
应该说经过十几年之间的大量买入存放,存量中的次新茶和旧茶已经达到了一个庞大的数量,新茶投资领域也渐渐呈饱和状态。
总结当前普洱茶市场现状:
二、投资者易陷惯性思维之中
三、存在极大风险的生产特性
这也导致了一个原料你我皆能收,大家都能生产的混乱局面,然而竞争的结果也是显然易见的,唯有悠久品牌的,并有大量广告宣传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营销中胜出。
但刚生产出来的新茶并非适合市场当下品饮消费,还需要存放,只因为流通性强、变现率高,形成了所谓的品牌,而未来转化后的品质变化却是很难说。
四、滞后风险与并存的机遇
普洱茶的存放领域存在的最大风险,也就是惯性品牌带来的滞后风险。但有风险就代表着有机遇,在存量巨大的普洱陈茶中,不乏大量因惯性思维产生的品牌货存在,平庸的用料使它早早的就失去了品牌给予它的价值,当进入真正的收藏存放环节中,市场一旦冷寂下来,存放十年后的普洱茶可能依旧是原价。
相反,很多二线品牌或者不知名厂家生产的产品,因为知名度不够,一经流进仓储环节,可能会因为变现率低而被市场埋没,即便它有好的品质和转化效果,碍于品牌和知名度未能进入我们的视野中。
但这类茶拥有的几样特点,却使其在进入旧茶交易流通流域中有了很大竞争力,首先是因知名度不高导致交易的流通次数相对较少,成本不高;其次是早期原料价格非常低廉,不考虑转化效果,仅仅原料增幅部分就已经显得非常可观了。
未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以及方向:
一、中期茶面临着的关键问题
通过以上的叙述,可知原先的品牌已经不足以说服陈化后产品的品质了,哪些茶转化得更符合当下市场品饮的需要,就更容易进入消费市场流通,就会具备更高的价值,形成好的品牌口碑。
二、未来的市场需要更多的疏导与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