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物质,在茶叶中,是与生俱来的。
就像纯种汉人必定是黄皮肤一样。
冲泡了它,你能感受到的全是香清甘活。
这,就得归功于这款不涩的茶,它的制茶师,拥有优良的制茶技术,以及对茶叶的真挚热爱。
必定是又苦又涩的。
若不是长时间闷泡坐杯,这些涩味物质是不会轻易释放出来,伤害我们的味蕾和身体的。
从而泡出苦涩味极厚重的茶汤来。
但它们有的行动比较快,效率高,而有的则行动比较慢,效率低。
像是茶氨酸,它的释放速度,就偏慢。像龟兔赛跑里的龟,慢吞吞,均衡地释放着。
而咖啡碱和茶多酚,它们俩便像是虎狼之师,释放速度是非常快的。沸水一闷,它们趁机一马平川,一泄千里,攻城掠地。
而咖啡碱和茶多酚虽然想多释放一点,但奈何沸水快进快出,它们想趁机多释放一些,也因为没有足够的接触时间,而只能作罢。
于是,快出水时,便可以喝到香清甘活,鲜香醇爽的白茶汤。
于是,闷泡后,我们便只能喝到,又苦又涩的茶汤。
也不是很浓郁的涩感,而是隐隐约约的,如影随形的一种涩。
刚入口的时候,仿佛没有涩味,一旦咽下茶汤,那涩味,便在舌面上现了形,虽然是极薄的一层,却依然令口腔和舌面极不舒服。
那时候就觉得非常奇怪,明明就是买桶装水,还是个知名品牌,为什么会把茶泡出如此的涩味来?
要知道这些茶,在城里泡的时候,只用我们本地产的一个大众品牌的桶装水,照样泡得又香又鲜,回甘甜美,汤感丝滑。
难道真是“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福州的茶拿到上海泡,就不好喝了!
在那只烧了大半个月水的不锈钢茶壶的底部,赫然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粉末。
伸手进去一摸,轻松就留下了一个指印。收回手指一看,指头顶上是一层白色的,混着水的,像泥浆一样的东西。
天啊,这是什么东西,我们居然喝了大半个月了。
马上打电话叫来送水员质问。
原来,这种水,不是矿泉水,是“矿物质水”。所谓的矿物质水,就是在纯净水里,人工添加了一些矿物质。
至于加了哪些“矿物质”,这位送水员说他不知道,是老板加的.....
我们欲哭无泪地把那些水全部退货了!
看来,品质不好的水泡茶,便容易把茶泡出涩味等怪味来。
故而,大家选择泡茶的水时,一定要注意。
除了品牌,还要看口碑。
纯净水就好,别贪图矿泉水,小心矿泉水没喝到,喝进了矿物质水,那就损失巨大了。
并且由于自然环境较差,茶氨酸的生成会大打折扣。汤水鲜度不在,醇和度也会受影响。茶汤的滋味相比高山茶,就淡薄了很多。
还有一种茶,生在海边。
就是海平面附近的半岛或者海岛或者滩涂边上。
另外,海风的腥味和海雾的咸度,也会侵入茶叶细胞内部。
这样的茶,冲泡了,自然涩味会更浓一些。
涩味,真的是一种可怕的味道。
相比之下,苦味,更容易接受一些。
良药苦口,先苦后甜,这些都是对于苦味的宽容之语。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苦这种味道,大多数时候是可以容忍的。
而涩,便不能了。
若是不小心买到了涩味重的茶,请让它作花肥吧。
茶多酚喝多了,对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