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古老是世界茶叶发源地在云南,最古老茶农是云南澜沧江沿岸的濮人(今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年轻是2005年后才迅猛发展名声显赫,2006年成了股票、房产、普洱茶三热词之一。作为云南人的我也是2005年下半年跟风才开始喝、买、存普洱茶的。
同时,普洱茶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好喝保健的普洱茶本身,复杂的是编造故事制造市场乱像的人。现在普洱茶市场所谓的专家、大师太多,为了一己私利而误导、忽悠人的比比皆是;不少没接触过真品又没学到真知人云亦云的茶友,被这些人头上的光环所迷惑,一味的盲从、一味的跟风,被牵着鼻子走。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普洱茶好似一个年轻的老人,骑着一匹雪白的黑马,跨世纪地狂奔。
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看书、上网、听讲,直接实践实地求知毕竟局限或不现实。所以在此,茶友我提醒大家:看书、上网、听讲等学习普洱茶知识是必须的,但不要深信不疑,更忌先入为主,否则会被打脸,甚至毁"三观"。先入为主,会误入歧途。略举两例说明,茶友我只讲实际,不必展开,也不愿争辩。
1、定义不准
社会大众、爱好者、从业者,对于古老的普洱茶的认识,才刚刚起步。
仅"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几个字就有两个与实际不符:一是古六大茶山倚邦产贡茶最多,但主要是中小叶种,现在叫的猫耳朵,莽枝和革登中小叶种也偏多,攸乐、蛮砖、易武也有中小叶种;而且很多产区大叶种与中小叶种是混生的。混采的成品口感与韵味都比单采大叶种好。二是下关茶厂的原来产品就有意掺有10%左右的烘青茶,用于提香;早期的下关沱茶里配烘青茶,是个标准的配方;三大茶厂之一下关茶厂生产的边销、销法茶不是普洱茶?要么是我们对历史、现实视而不见,要么是历史、现实错了需要我们更正。
回到茶本身,只要好喝,自己喜欢,不要用定义对号入座。存在即合理,更不能修正或篡改历史。普洱茶客观存在并按规律发展着,下定义是现在少数人的主观行为。
2、文字不实
现在人们学知识、查资料,都习惯"百度"一下,我也如此。但发觉网络文章怎一个"复制"了得!字词、标点符号等明显错误都不改,以讹传讹,更不要说内容的真实性了。
比如对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攸乐古树茶介绍,茶书或网络介绍最多的是:面积:"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分布:"古树产地:亚诺、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特征:"条索黑亮,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因茶树龄普遍较小,茶性较烈"。
市场评价"攸乐古树茶",听到的是又苦又涩,自己喝的也是又苦又涩。
但实际是资料与现实出入太大。面积:不只2900亩,还在逐步发现"国有林"中的古茶树;分布:从北到南每个村委会都有古茶园,茄玛→巴亚老寨,巴亚→巴破、扎果,司土→司土老寨,新司土→亚诺、巴飘、么卓,洛特→洛特老寨、普米、啊窝绕,巴卡→巴卡新寨、洛科大寨、洛科新寨、巴别、银场,巴来→巴来下寨、小普希等等。特征:一毕业就分到基诺山乡工作多年的故友李春阳书记发表的文章《也说攸乐古树茶之特质》"攸乐古树茶味道甘爽,少许苦,入口慢慢地变成了丝丝甘甜,茶汤柔顺,一丝丝香气从茶汤里慢慢飘出,淡淡的香不浓却很悠长,细细品味,给人以无限遐想。笔者认为,这才是攸乐古树茶香扬、苦轻、涩淡、柔顺、细腻、平滑的特质"。
本人对基诺山很熟,原对攸乐茶印象不好,但今年中秋前朋友从基诺山寄来的散茶--"大树茶"、"荒山茶",虽是去年的秋茶,但特征与春阳兄弟文章吻合。一入口就是易武味,还打电话去责怪朋友,礼尚往来送当地特产就行,没必要去买易武茶来送我。结果可想而知,被朋友好好说教了一回。基诺人对茶叶的分类是大树茶→荒山茶→台地茶,对应我们的古树茶→乔木茶→台地茶。好的茶源在洛特老寨和小普希,当地人买了自己喝,朋友送我的是洛特老寨的。
详细了解,不是攸乐古茶不好,而是我没喝到真的,我喝过的是台地茶,而且可能是靠近大渡岗附近的坝子茶。攸乐古树茶都被拉到易武当易武茶卖掉了,有人统计过每年攸乐古树春茶有20吨。现古六大茶山市场份额商标易武占80%,曼松占15%,其它只占5%。那么倚邦、蛮砖、攸乐、莽枝、革登生产的茶那里去了?--都当易武茶买了,卖"易武"更好卖、更赚钱。
作为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攸乐山,民国时期姚荷生有一首《龙江打油诗》:"昔从武侯出汉巴,伤心丢落在天涯。于今不问干戈事,攸乐山中只种茶"。历史上号级茶"可以兴"砖茶用的是攸乐茶山的乔木茶青。能作为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攸乐,古树茶也应该是又多又好。本质柔顺、细腻,唇齿留香,茶杯内有淡淡的清香,很温柔的攸乐古树茶,被我冤枉多年,打脸也是应该的。
掌握实情的当属基诺族村民,可能语言和文字表述等原因,把论文写在茶树上,走自己的路由你们去说吧;中间茶商,攸乐茶当易武茶卖,好卖赚钱,还愿意说?消费者,一是没能深入实地,二是没品饮到真的,就只能用市场中假的攸乐古树茶口感来推翻历史、歪曲事实,我也在其中。
3、信自己的茶
我赞赏有空上茶山学习普洱茶的观点:最好不要在别人的文字里形成价值观,身体力行才是靠谱的知识获取渠道。
云南各大茶区古树茶,一山一味,一地一香,千山百味,各呈特性。普洱茶的世界没有止境,每个产区和风格各有不同,不同的山头,不同的配方,不同树龄,不同年份,不同的滋味。就算很多普洱茶大师或发烧友穷尽一生,哪怕他一天喝一款,此生也无法尝遍所有品种。
什么样的老师,都比不过实践,比不过事实本身,那我们都跑到茶山学习体验去?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因茶是用来喝的,只要用嘴巴来辨别,就轻松靠谱有乐趣。开一泡茶,在品饮中学习,在学习中品鉴,实践就能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