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野生红茶,花香味是典型特征,而且可以持久地留在口腔里
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喝野生红茶。
喜欢上了野生红茶浓郁的花香,每每入口,甜爽舒服,温润可口,茶过留香。
喝野生红茶,香在后调。
有些茶,香飘着,闻着有香,喝着无味,这种茶,一般是下品。
有些茶,香在前调,闻着有香,喝着弱香,喝完无香,这种茶,一般是中品。
有些茶,香在后调,闻着无香,喝着有香,喝完留香,这种茶,一般是上品。
好的野生红茶,喝着有香,绵密地从牙缝里冒出来。喝过后,唇齿留香,绵长缥缈,让人惦念。
是否有香,香味持久度,是判断野生红茶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绵密的野花香,是上好野红的特点。
和其它所有滇红茶不同的是,野生红茶的香味,来自牙缝。
今年以来,细细地品了几款野生红茶,都有一个共同点,香味,是从牙缝里冒出来的。
不好的野生红茶,有这样一些特点
在此之前,也喝过一些野生红茶。
没有太好的印象,总体感觉偏涩,香味不浓,也不太习惯那股野味。
今天回过头来看,其实是品质不好的缘故。
野生红作为滇红的一个品类,这几年受追捧,但是品质参差不齐。
归纳一下,茶的野生红,有一些共同点:燥,酸涩,野味不正,淡,茶汤薄。
这些也是所有滇红的共同点,不同的是,野生红的那股野味,普通滇红没有。
以上缺点,品质越差的,占的越多。
去年我做了一款野生红茶,客人喜欢。
不过我感觉偏燥,喝了几口,再没喝过,不知不觉就卖完了。
现在回想,当时的燥,有时间未到的因素。
我也是经过这两年的观察摸索,对滇红的燥感和水汽,才有了一个确切的认识。
有燥和水汽的茶,都需要时间才能看清,后期的品质会如何。
野生红茶的燥,直接原因就是烘烤工艺
对滇红茶的燥,我是非常排斥的。但是燥,又是大部分滇红的共同点。
这种燥,有些可以通过时间陈化褪掉,有些则不能。
燥感最直接的来源,就是与烘烤工艺有关。
对火候的掌握,是滇红制茶技术的关键点,也是判断厂商水平高下的分水岭。
同时,还涉及到成本的管控。
高温和低温,耗电能力不一样,烘烤时长不一样,导致后期的转化也不一样。
所有的滇红茶,都忌讳高温速烤,野生红茶也不例外。
高温烘烤的结果,好的茶,闻着有香,喝着糊香;不好的茶,闻着有香,喝着无香。
前者的燥,通过时间可以抹平;后者的燥,时间无法抹平,并且一旦燥感退掉,茶也不再是茶。
野生红茶的水汽,与季节、采茶时间、雨量大小等都有关系。
茶好不好,要等水汽退尽。总体来看,水汽重的茶,品质也较弱。
再就是滇红茶的水汽。水汽,也就是新茶的含水量。
水汽重不重,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天气,雨多的夏天,做出的滇红,除了水味,再没香味。
雨多的秋天,做出的滇红,当下可能有水汽,但一定没香味。待水汽退尽后,能不能出香味,要看茶质。有些茶底子好,水汽退掉以后会出香;有些茶底子不好,水汽退掉,也不会出香味。
我们曾经做过一款晒红,18年的秋茶,刚发货上来时,除了水味,再没其它味道。
经过一年半的转化,水汽退掉后,香味慢慢出来了。中间曾经出现麻味,几个月都担心,但最后麻味也退掉了。
所以,做滇红,尤其晒红,新茶与陈放出来的效果,差别还是很大的。
要看滇红好不好喝,燥感和水汽都必须退掉以后,才能客观评价。这个过程,最少需要半年。
野生红茶的品质好不好,与干茶好不好看没有直接关系。
看滇红,同样一种茶,只看外表,你永远没办法选出品质好的茶。
就拿野生红茶来说,给你10个茶样,看错的概率接近100%,如果偶尔对上号,那也是碰的。
滇红茶,越好看的可能越不好喝。
野生红茶作为滇红的一个分支,虽然不一定是好看不好喝,但好喝与好看,也不是对应关系。
野生红好看与否,与茶质无关。
提炼本文主要内容,得出如下结论:
好的野生红茶,有明显的野花香味,香在牙缝。
差的野生红茶,酸涩、怪味、汤薄等等,不一而足。
燥感和水汽,会直观影响咱们对野生红茶品质的判断。若要客观看一款茶好不好,新茶需要6个月的陈期,才能判断。
干茶好看与否,与品质无关。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