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好”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品类的优劣排名。第二,适合的对象(自己或他人)。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两方面的学习内容。
第一,了解基本常识。
有条件的茶友,可以亲赴原产地观看,会收获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大多数茶友只能看书。市面上的茶书很多,要么浮光掠影,牵强附会,要么过于艰深。
作者学养深厚,内容有趣不枯燥,知识深浅适中,这样的书才适合新手看,且能一看再看。
只推荐一本书的话,就是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
是述评,不是注解,说明吴先生是要和古代茶圣陆羽隔空对话,是平视,而非仰视。
吴老的语言像水一样,即使论及其他学人相异的观点,也仅是提出疑问与证据,绝不讥讽嘲笑,一派大师相。
相比而言,其他茶学权威的书和文章,或多或少带有火气和匠气。
看完这本书,就会对茶史,制茶工艺,茶叶现状、茶叶化学,有比较高屋建瓴的认识。
除了看书、去原产地以外,最重要的是多尝试,增加自己的品饮经验。
自己的口感很重要,除此之外也需要考虑茶类的特点以及行业共识。
不能强求每个茶类都符合自己的口感要求。
训练自己的口感,第一步就是要摸清楚这个“相近的考量标准”大概是什么?再看看自己喜欢的口感类型处于标准的哪个位置?这个位置对应的价格大约是多少?
然后积累品饮经验,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的位置,调整位置对应的价格。时间久了,就能清楚满足自己的需求,应该买什么价位什么种类的茶。
训练口感也有简单易行的方法:
同类茶,比如正山小钟,买高中低价位三种(多几种也都可以),再买三套同样规格的茶具,同时按同样方法冲泡,再同时品饮,比较差异。
同样方法是指每种茶的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都一样。
可以按往常的冲泡习惯,也可以照专业评审的要求,3克茶叶,沸水150毫升,浸泡5分钟,综合评定香气滋味。
茶叶评审杯
我建议以自己的冲泡习惯为主。按评审的做法,常人受不了那么浓厚的茶汤。
清楚了解自己的口感要求,不但可以买到性价比高的茶,还可以调整冲泡方法,把原本不符合的茶,泡得更合自己口味。
我建议他用90度左右水,即刻出汤。
白瓷盖碗适合冲泡所有茶
对于不熟悉的茶,第一次我一般会这样来泡:
(2)沸水冲泡,立刻出汤。根据茶汤的浓淡、滑涩情况,决定下一次出汤是否迅速。
淡了,就稍微泡几秒,或者出汤时盖碗合得紧一些,降低出汤速率。
浓了,就盖碗张开多一点,提高出汤速率。还不行,就降低水温。多泡几次,就能掌握这种茶的冲泡节奏,泡出相对符合自己口感的茶汤。
以此方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大量茶样,认真品饮并仔细分辨之间的差别,尊重自己的口感判断,但也充分考量茶叶本身的特点。
长久训练,必然会提高自己的敏感度,乃至可以判断茶叶品质与价格高下。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