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营下关茶厂
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期,下关青饼所用筒包牛皮纸材质及印刷,没有太大变化,80年代中期纸质变得较为粗糙。
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纸材变化不大,印刷茶字油墨色泽不同,80年代中后,纸材也随筒包变差了。
二、国营昆明茶厂
④80年代:又称“80年代砖茶”,形制固定,包装纸材、印刷、字型、尺寸大小一致(厚薄乃长期叠放所致),要辨识年代前后只能凭借开汤品评比较了。
90年代以后,印刷、字型大小仍延袭80年代,但纸材改为模造纸,故辨识不难。
三、国营勐海茶厂
不过,虽然品种繁多、版本复杂,但每款茶的外包装印刷都有特定标志和时代特色,这就构成了辨识的主要依据。
1、小七、大七
茶友所说“小七”、“大七”,指的是茶纸版面上,云南七子饼的“七”字印刷。细高狭长者,称为“小七”;宽扁大气者,称为“大七”。
2、大口中、小口中
所谓“大口中”,指包装纸下方,“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的“中”字,口的宽度特别大。这也是最早被茶行与茶人拿来识别的标准之一,早些年有的茶行甚至还用大口中来替茶品命名。
大口中包装纸的七子饼出厂年份较早,仿品也就很多。大口中出现的时间,大致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一般云南七子饼的包装以小口中居多,所以小口中的包装特征比较常见,如果遇到包装纸为小口中的茶饼,还要借助其它识别资料来辅助鉴别。
3、雨勾
但在这里需先特别强调,这里的时间先后指的是包装纸的本身,如果要依此判断茶品的年份,除了包装纸未被拆封之外,还需辅以其它鉴别方式。
01、雨勾与里面的第二点相连接
普洱老茶没有生产日期,如何判别年份?实图解析,实用干货
02、雨勾转折处棱角明显些
03、雨勾只连到第一点
在台湾市面上,以这类勾为包装纸的七子饼数量最多,一般用在80年代中后期的茶品中。多数茶号的七子饼都使用过这种包装纸。
04、雨勾虽然画到第二点位置,但略成尖细圆弧状
由于这类包装纸字体为“大口中”,所以常被误为早期的七子饼,也有茶行刻意吹嘘年份,需要特别留意。内飞“平出”。
05、印刷宋体字的雨勾
印刷宋体字,在台湾也被称为明体字。根据目前的资料,1995年7542、1996年橙 印,包装纸字体都是这种勾。
这种雨勾从90年代一直沿用到2000年以后,各种茶号的茶品都有。市场上这类七子饼的数量也不少。后期的内飞出现“简体字”,且颜色多样化。
四、总结
一入普洱深似海,普洱茶的学习与研究永无止境。喜欢收藏老茶、喝老茶的茶友,要重视研究老茶的历史断代。因为普洱茶讲究体系的传承,只有把老茶的历史研究透,才能看懂一脉相承的中期茶与新茶,在买茶、藏茶、品茶的过程中才有更多发言权。
参考资料:
邓时海、耿建兴.普洱茶续[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M].台北:五行图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