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一直在纠结到底是该讲还是不讲,讲可能会引来不同观点、不同地域茶友的怼,不讲吧来问的茶友又比较多,想了许久还是决定和大家简单的聊一聊。首先声明一下,今天聊的内容纯属我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并不代表就是对的,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首先,老茶的概念来自于广东、香港、台湾一带的茶客,越陈越香的说法据我所知就是来自于台湾的茶商。20年前我们云南大部分人别说是存茶,就连喝都很少喝普洱,普洱茶绝大部分是销往广东、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能够保存下来20年以上的老茶,绝大多数也是来自于这些区域。大多数茶友将这些地区保存下来的老茶滋味当做标杆也就无可厚非,毕竟在云南昆明周边遗存下来的老茶属于凤毛麟角,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因此大家也就一直很认可香港一带存下来的茶。
那时并没有什么干仓湿仓之分,时间到了2003年,老茶的标准滋味开始有了争论,起因基本上源自于当时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所谓老茶(也就是人工湿仓茶,也就是人工制作的老茶了),大家突然发现这些人工制作的所谓老茶也有真正在茶仓库中保存下来老茶的那种陈味,也就是老茶味,这时候昆明的茶叶市场也开始比较火了,本地茶商也从当地的这些商业系统,供销社系统收购了遗留下来的少量老茶,这些茶虽然量很少,但流向市场后给茶客们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滋味体验。它们并没有那种所谓的陈味,更多的是完全保留下来的茶叶的自然香醇。从这时起,干仓湿仓的概念就出现了,并且在茶友之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论。到底该以哪一个为老茶的标准?显然在当时的条件下,持有干仓观点的干仓派肯定是人寡势弱的,但这为以后的市场变化留下了伏笔。
2007年普洱崩盘之后,大家开始冷静下来思考 、研究有关普洱的历史文化及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干仓老茶确实是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再加上普洱茶阵营的迅速扩大,新加入的普洱阵营的茶友基本上没有经过过去老茶概念的束缚,完全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干仓老茶迅速的被市场认可。但由于干仓老茶量太少,其价格涨幅巨大,短时间内所谓干仓老茶的价格就比同年份、同品牌、同品种的湿仓老茶高出不少。2010年后干仓派和湿仓派基本上可以分庭抗礼了,并且也有很多过去很认可湿仓的茶友也转向干仓这一阵营,所以才有了广东干仓茶的概念,也才有了专业的控湿控温的茶仓库出现。至此,之前所谓老茶的陈味就很少人提及了,但茶还在那里,必须要流通,于是药香味、参香味开始接替了陈味一说。
当然现在有部分所谓药香或者是参香味的茶与过去的陈味是有蛮大区别的,这区别就在于转仓,也就是有部分茶商将湿仓老茶转运回昆明一带储存。一般而言,三五年后仓味也就是过去所说的陈味会退化一部分,转而出现一种类似中药香或人参香的味出来,并且茶的表面没有了过去所谓老茶比较发闷的现象,变得油性感十足。同时茶汤的颜色变得非常的透亮,很漂亮,也赢得了不少茶友的认可。
因此,我个人认为老茶是没有一个所谓统一的标准的,只要在存储时间上不作假,不是人工生产的老茶,每一种储存方式存出来的茶都有自己的特点,看自己的喜好即可,其实这也就是普洱茶魅力所在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