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于泉水茶须信,狂似杨花蝶未知。
澄清的天空、衰黄的叶片、凉爽的西风,无一不在诉说着:天凉好个秋!
春来踏青秋采秋,不知道,茶友们是否有采秋的习惯?
早些年也是颇为雅致的,秋日里常携三五茶友,带些茶器、桌旗、时令瓜果,就去野外摆席寻些野趣。
附近有口“永生泉”,泉水汩汩,常年不断,取来泡茶最合适不过。
走在落叶上,脚下的树枝是嘈杂的,偶尔伸出双手欢迎落在空中的黄叶,看着澄净的天,品饮好茶,妙哉!
席间,茶友小胖忽然惊讶:“这白茶好甜,是水的缘故?”
只能说:茶味人生,有苦涩也有甘甜。
一、好的白茶应该甜
凭着回想,我对白茶的记忆甜的深刻——鲜甜甘醇、绵柔悠长。
后来自己一点点接触白茶,方知这话“话糙理不糙”,毕竟这甜有根源可寻。
1.氨基酸
2.糖类物质
世间百味杂陈,唯有甜味最美。
可溶性糖尤为重要,因为茶汤的鲜甜度、粘稠度都与它脱不开干系。
萎凋过程中糖类物质发生变化:
3.矿物质
农夫山泉,有点甜。没错,矿物质也是甜味的来源之一。
泡茶也一样,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
在陆羽《茶经》中写道:“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又云:“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瀑涌湍漱勿食,食久令人有颈疾。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其意便是:泡茶最好用山泉水,江水井水次之。
看来,我的茶路还很长。
二、好的允许有苦涩感
经营白茶这么多年,对于有些茶友的偏见也是见怪不怪了。
经常会有茶友向我反映:“你这茶有苦涩感,这茶一定很差!”
苦涩······就一定差吗?未免有失偏颇。
白茶是随着岁月而成熟起来的茶,年少的青涩苦味会随着存放年份的增长而渐渐消失。
对于白茶苦涩好坏,是有两个考量标准的。
1.化不开的苦味
人们常常说道着苦尽甘来,若是一味苦涩着,没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期许,那便是真的差。
有些白茶饮用时,入口刺激辛苦,香味不够浓郁,且这股苦涩感会随着喉咙下去,鼻腔舌尖尽是苦涩味,在口中化解不开、久而不散,只有苦味没有鲜甜味。
这类茶往往是在萎凋和储存过程中出了差错,糖类物质没有很好保存下来,致使苦味占了大部分。
一般都是些做旧茶或变质茶,这种苦涩味是不对的。
2.回甘生津、苦尽甘来
人们对一杯茶的最高赞誉,莫过于回甘生津,苦尽甘来。
所以,好的白茶是苦甜交织的。
小结
甜味到底是不是评判白茶好坏的标准?我想茶友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一味甜显得人生寡淡无趣,一味苦又觉得晦涩难堪。
苦涩时芳香浓郁,甘甜时苦涩暗藏,甘苦交叠,方是真正的茶味人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