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各类茶不同的颜色,主要受茶中的色素影响。
茶中的色素,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主要包括叶绿素类和类胡萝卜素,它们是形成干茶和
叶底色泽的重要因素。
比如叶绿素类中的叶绿素a是深绿色,叶绿素b是黄绿色,叶黄素是黄色,类胡萝卜素是橙红色。
水溶性色素则是溶于水的色素,因此它们对
茶汤的颜色有影响。比如花黄素类是黄色,花青素类是红紫色,还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茶黄素、
茶红素、
茶褐素。
那么,它们是怎么构成
六大茶类的色泽的呢?

绿茶基本上是清汤绿叶,它的干茶色泽主要受叶绿素a和b的比例影响。
对鲜嫩的芽叶来说,叶绿素b含量较高,所以干茶和
叶底多呈嫩黄或嫩绿色;而相对粗老的鲜叶中叶绿素a含量高于叶绿素b,所以干茶多是深绿色。
绿茶的
茶汤多为黄绿色,这主要是花黄素决定的,此外,也会受到
茶汤中少量的叶绿素分解产物的影响。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叶绿素被大量破坏,加上脱镁作用,干茶便呈黑棕色。
叶底则是受
茶红素与碱蛋白结合生成的沉淀物影响,往往呈红色。
黄茶,基本是黄叶黄汤。
黄茶干茶和
叶底的色泽,主要是橙红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决定。
黄茶在闷黄过程中,叶绿素因为热化作用被破坏,绿色色素大为减少,黄色更为突出,这也是
黄茶之所以呈现为黄色的主要原因。
白茶的色泽银白灰绿,主要是鲜叶满批
白毫,在
萎凋时叶绿素发生氧化降解,逐渐转为暗绿色,再加上
白毫的衬托,因而呈现银白、灰绿的色泽。
青茶
青茶的色泽要求为砂绿油润,
叶底有绿叶红镶边。这是因为,其
采摘的新梢二三叶,叶绿素含量高,颜色偏深,加工时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部分降解,形成少量多酚氧化物,故而形成绿叶红镶边。
轻发酵的
汤色淡而青,这是受少量叶绿素分解产物以及花黄素的影响;
黑茶原料粗老,干茶在渥堆过程中色泽由绿色变为褐色,这主要是渥堆中叶绿素被破坏,加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茶黄素、
茶红素以及
茶褐素的影响,叶色呈黄褐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