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白茶汤的浓度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第一种从概念出发,我们所谓的浓度就是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该溶液的浓度,因而茶汤的浓度就是单位茶汤中所含可溶物质的量,可溶物质释出越多,茶汤越浓。第二种解释是根据品茶者口中感受出来的,相对而言比较主观,自身的味觉感受越强烈,茶汤就越浓。
如果茶越苦涩,浓度就越高,其实就比较适用于第二种解释,但是导致茶汤苦涩的成分主要是茶叶中的茶多酚,并且茶汤中的呈味物质还有很多,并可溶于茶水,不能仅仅说是茶越苦涩,浓度越高,因而,第一种解释就更加合理,即茶汤浓度,就是单位茶汤中所含的可溶物质的量。而喝茶时,我们一般要求将茶控制在“适当浓度”的标准上。
所谓的适当浓度,就是将茶叶的特性表现最好的浓度,而适当的浓度是不是有一定的标准,这个需要因人而异了,喜欢口味重一点的人,会要求茶汤浓一些,而相反喜欢口味轻一点的人就要求淡一点。当然,还是有一个标准的,我国茶叶审评的茶汤标准,以3克的茶量,冲泡150毫升的开水。即茶叶和水的比例为1:50,浸泡5~6分钟后得出的茶汤浓度。
喝白茶对于口腔灵敏度要求特别高,就像美食家品尝美食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喝茶最后实现了茶水分离,在喝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茶水分离的方式控制茶汤浓度,我们平时实现茶水分离,一般分为“将茶水从茶渣中分出”和“将茶渣从茶水中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