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说清,白茶能煮却不能“闷泡”的原因?
时间:2021-04-27来源:百匠茶学院 作者:林方致浏览:
次
为什么白茶能煮却不能“闷泡”?
众所周知,不管是哪一类的茶,都怕“闷泡”,闷泡会破坏
茶汤的滋味,让
茶汤苦涩难咽。
于是,我们便知晓,
白茶是一种十分惧怕闷泡的
茶类。因此在
冲泡白茶时,要选用“快出水”的方法,以此减少
茶叶与
茶汤接触的时间,保证
茶汤鲜爽、清新的口感。
很多茶友都推荐用白瓷
盖碗来
冲泡白茶,白瓷
盖碗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它不会闷茶,而且白瓷
盖碗可以控制开口,加快出汤速度,也能有助于将
茶汤沥干净。
为什么不能闷茶?
闷茶会让
茶汤变苦、变涩,而这其中的缘由,还要看
茶叶内含的五种物质:
这五种物质在
茶叶内相辅相成,各自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让
茶汤能够大放异彩,释放出不同的滋味,让茶友能够享受
喝茶的乐趣。
我们平时说闷泡后的白
茶汤喝起来又苦又涩,说的就是这杯茶
茶多酚与咖啡碱释放量过多,
氨基酸没有办法去中和它们,减低苦涩感。
看到这里好学的茶友可能就要提出疑问了:“既然闷泡是指
茶叶与茶水接触的时间过长,那为什么
茶叶可以煮,却不能闷呢?”
我相信很多茶友都有过相同的疑问。那么
白茶能煮却不能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秋寿眉的
茶叶较为粗糙,芽叶都较为大条,
老白茶则是经过时间的磨洗,内质含量很高,像是果胶、多糖物质含量丰富,
煮茶时这些物质能够均匀的释放,
茶汤就会变得稠滑、浓郁。
而
冲泡时,所有的
茶类都是可以选择的,不论新老,新茶的
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含量在
白茶中占比依然很大,
茶多糖等物质还没增长,于是闷泡就极其容易造成
茶汤苦涩。
●茶水比例不同●
品质出众的
白茶,它的
内含物质是少不了的,我们在
冲泡时,
茶叶内的物质不断的释放,与茶水融合。
所以,一旦我们没有将出汤的时间控制住,就很容易造成
茶汤内的咖啡碱、
茶多酚物质释放过多,
茶汤苦涩。
过犹不及,这二者的物质过多就会打破
茶汤内物质平衡,取代原本的鲜爽感,
白茶的风味也就大打折扣。
而煮
白茶时用了更多的水和更少的
茶叶。这样一增一减,使得
煮茶时的茶水比例更能达到了平衡。在减少
投茶量的情况下,
老白茶内丰富的果胶物质与可溶性糖,与
茶多酚、咖啡碱的释放速度相当,
茶汤便依然醇厚。
盖碗冲泡品质好的
白茶,当
茶叶遇到沸水时,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丰厚的内质物质,
茶汤的滋味亦是鲜醇的。这些内在物质的释放,是受到时间与水温以及茶水比例控制的。
盖碗冲泡时,
茶叶与茶水是在一个小的空间内接触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让
茶叶的内质浸满
茶汤,所以稍微长的时间接触,这些物质就会释放过量,
茶汤的清爽甜润被苦涩浓重替代。
然而在
煮茶时,注水量增加,
投茶量减少,
茶叶与
茶汤在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内接触,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让它们融洽融合。
如果在
煮茶的过程中不给
白茶足够的时间释放内质,才会让
茶汤的魅力没法展现,
茶汤的滋味不够醇厚、稠滑与清甜。
喝茶是一门学问,不是简单的水加茶就可。就比如我们文中提到的
煮茶、闷泡,还有留根、浸泡、
醒茶等词,都是茶和水接触的形容。
但是其本质却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是对茶有利的,有的却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去
辨别这些词语,了解其含义,学习正确的
冲泡方式。
学习
茶叶知识时,我们最好是秉承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去探索
茶叶的真相,“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在
喝茶这件事上做到“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