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能听到喝
岩茶的人说“
岩韵”,要是细问这个“韵”究竟是什么,得到的往往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回答。
“
岩韵”二字的由来,可能是从民国福建省属武夷山示范
茶厂林馥泉茶师的茶著中的“山骨”、“
喉韵”及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的“岩骨”衍生来的。
01.
有的说它是品种香,有的说它是地域香,有的说它是风土香,有的说它具“香清甘活”,有的说是“岩骨花香”,有的说是中药味,有的说是石头味,有的说是粽叶味,有的说是“杯底香”,众说纷纭。
其实,
武夷岩茶的
岩韵是可以通过口鼻感官体味出来的,并非是虚无缥缈、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的东西。在武夷山茶乡,自古以来
茶农就用
茶味厚薄来区分
岩茶的优次。
所谓
岩茶,一是界定了生长范围;二是此范围内自然环境独特;三是
武夷岩茶是个总称,包含了多个品种。所以说,
岩韵应该是
武夷岩茶共有的独特风味。
02.
茶界泰斗张天福归纳其是由于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的熏陶,才使得岩
茶具有特殊的“岩骨花香”的“
岩韵”。
岩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武夷岩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其中包含地形、温度、雨量、湿度、日照、土质等因素。此外与品种、
制作及
茶园管理也有关系。
碧水丹山,奇峰峡谷,高山幽泉,沛雨迷雾,早阳多阴等诸多因素,形成了适合于
武夷岩茶生长的优良环境。正如前人所云“甄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才孕育了
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
另外,适宜的品种才能吸收武夷山的地气,孕育出“
岩韵”。
历史上武夷山的菜茶、水仙、
肉桂、乌龙等
茶树品种,已经充分显示出其适应性。
制作工艺是否精良到位,也是关系到
岩韵能否充分显现的关键环节之一。
历史上由于武夷山茶师独到、传统、复杂的技艺,使得生长于此地的
岩茶的优异内质得以充分显示。传统的倒青、晾青、走水、做青、闻香、炒青、揉捻、水焙、炖火等工序,在现代化的机械
制作中,仍然需要靠人工去感觉。
因为茶青总是存在天然的差别,天气也是不断在变化的,“看青做青,看天做青”的说法在今天也是有道理的。
03.
武夷岩茶的茶形为眉状,条索紧致,色呈褐绿,火功高的色泽乌润。其香气清正幽远,以具有花香、果香为佳,杯底显香,香气幽长纯正、不腻不杂。茶水色泽清澈鲜丽,多为橙黄色,也有金黄色。滋味醇厚芬芳,入口很快
回甘,过喉润滑。
叶底软亮,且部分有红边或红点,即绿叶镶红边。
以上
岩茶特征中,最突出、最优异且有别于其他
乌龙茶的感官味觉,综合起来就是
武夷岩茶的“
岩韵”: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
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