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早晨,温度刚好,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大地上,推开窗户,阳光便溜进屋内,热情宣誓着自己的存在。
站在窗前贪婪的吸收着阳光,被杲杲秋日暖暖的包围着,能将所有的不快与阴霾蒸发。
想起海子的诗句:“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秋天的天气很适合晒
茶,中午的时候气温还比较的高,天气干燥,雨水稀少,阳光温暖,被晒过的
茶叶好像也能有温暖的感觉。
白茶不炒不揉,纯日晒的
工艺,一直以来都让茶友们充满好奇,对于纯日晒
工艺也有着很多困惑,还有人会觉得纯日晒
白茶是不靠谱的,所以今天就聊一聊关于日晒
白茶的四个误区。
说到日晒
白茶,很多茶友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大太阳,日光暴晒,
茶叶中的水分被快速地抽干,
茶叶变得干干脆脆。
其实这是对日晒
白茶的一种错误认知。日晒并不是暴晒,而且暴晒会对
白茶茶青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萎凋就是让
茶叶中的水分自然的流失,整个
萎凋的过程应该是轻柔、缓慢的。用和煦的阳光,轻柔的风,温柔地挤走
茶叶体内的水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
而烈日暴晒则是拔苗助长,凶猛的阳光给予
白茶的是摧残式的破坏,它虽然也能让
茶叶的水分减少,但是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日晒出来的茶青,
茶叶内的养分能被大量地保留,
茶叶在变干后依然会有鲜叶时期的芳香物质和
茶味内质。
冲泡后,日晒
白茶的
茶香清爽,花香馥郁,香气活泼飘逸,
茶汤也是柔和甘醇,甜味清晰,如同甘泉。
而暴晒得来的茶青,因为受到阳光迅猛的摧残,
茶叶内的细胞被破坏,使得
茶叶内的养分在日晒的过程中大量流失,影响
茶香与
茶味。
所以不要再认为日晒是暴晒了,日晒是为了让
茶叶的更加纯正自然,而暴晒则会损坏
茶叶,让一款
好茶,晒成了负分。
晒
白茶是没办法让
茶叶拥有太阳味的,日晒
白茶并不是晒被子。被褥晒过之后,会有一股干爽的阳光味道,温暖又舒爽。
因此拥有丰富想象力的茶友也开始天马行空起来,遐想着日光晒出来的
白茶,是不是也会拥有晒被子那样的阳光味。
只能很抱歉地告知茶友,
白茶是不能被晒出“阳光味”。因为所谓的“阳光味”的出现,是因为冬天的被子沉重,被子中有寄生虫,太阳晒过后,虫子会被灼烧,散发出气味。
因此,阳光味也可以说成是烧烤寄生虫的味道。而
白茶属于植物,也没有寄生虫存在,所以不能拥有那样的气味。
日晒
白茶的气味主要有干草香、
白毫香、花香、芦苇香等。被柔和的阳光轻抚后,
白茶散发出干净清爽的
茶香,清新动人,有抚慰人心的作用,让人放松。
并且纯日晒
白茶的
茶香不是一层不变,而是根据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
茶香。
刚刚晒好的
白茶,
茶香之中青草香和干草香更浓郁,毫香、花香、芦苇香等则会稍微的淡一些,青草的香气让白
茶汤显得鲜嫩一些。
半年之后,
白茶中的毫香会逐渐地展露头角,成为主角。又过了一年,
茶香中开始出现
陈香,让
茶香略显成熟。
纯日晒可以将
白茶晒干,但是要让
白茶达到能够长期存放还能有
转化价值,纯日晒就有些力不从心。要让
白茶的含水量达到标准,并且低于标准,就还需要用上“
烘干”这一步骤。
如果只靠日晒,很难将
白茶的含水量控制在国际标准的8.5%以下,首先是天气是不可预测的,特别是春夏的时候,天气阴晴不定,晴天、雨天都在转眼间。
其次,日晒
萎凋能走水的量的有限,很难通过太阳晒的方式让水分低于国标,一般最多可能是能将
茶叶晒到10%左右,剩余的水分,就需要辅助于外界。
含水量没有达标的
白茶,如果是短期饮用,在口感上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如果是存上三、四年再泡,
茶叶的水味与酸味会很明显,而且还会有青味,
茶汤寡而淡,不复当初。
含水量没有低于8.5%,
茶叶就很容易受潮,也很难在后期有个更为出色的
转化。
所以,一般的
白茶都不是靠纯日晒得来的,会有
烘干的辅助,让
茶叶的干度合格,也是为了让
茶叶的品质有保证。
纯日晒
白茶,其实是利用太阳热量和露天里风的力量,让
白茶缓慢走水的一种制茶方式。日晒
白茶晒出来的
茶叶滋味更纯粹,更贴近自然。
白茶分为
春茶与
秋茶,两季的茶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可以被晒出两种色系的颜色,一种是白绿相间,一种是五彩斑斓。
春
白茶生长在气温较低,水分较多的春天,所以
茶叶内的叶绿素的含量丰富,
茶叶芽头的
白毫含量丰富,所以
茶叶呈现的是白绿相间,银白的芽头,嫩绿的叶片共同构成春
白茶。
而秋
白茶生长在气温较高,水分较少的秋天,
茶叶的叶绿素含量会少一些,
茶红素和
茶褐素大量生成,因此,秋
白茶也拥有了五彩斑斓的外在。
以上是日晒
白茶正常的外在表现,晒出来的茶也是新鲜的,有活力的,带着山野气息的。
但是如果遇到
春茶是五彩的,就要警惕,可能春
白茶茶青被暴晒过,暴晒出的五彩色,并不是
好茶的标志。
秋天阳光正好,气温不高,是晒茶的好时节,此时节晒出来的
茶汤干净、清爽、新鲜、鲜活,是靠谱的
好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