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是个神奇的数字。
三杯为品,三人成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想要快速认识了解新会陈皮,也不妨从“三”开始。
三时
分别为:8-9月份采青柑;10-11月份采二红柑,11—12月前采大红柑。
三色、三级
“三色”:
“三级”:
根据《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规定,柑皮根据“采收时期”,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或二红皮)和大红皮(红皮)。
虽然都是柑果皮,但三者的外观、滋味和功用却有很大区别。
一般来说,颜色越深,生长周期更长,内涵物质蓄积更多,滋味更甜醇,晒制的陈皮价值也更高。
青皮:
柑皮呈纯青绿色,生理未成熟。
陈化后外皮呈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不显皱缩。橘白部分雪白,紧密光洁,无浮松,橘白陈化后呈淡米白色至淡黄色。
成皮片张较小,质硬,皮薄,不易虫蛀,易储存。
性状较烈,味辛、苦,气芳香。
微红皮(黄皮或二红皮):
外皮呈黄绿相交或黄中带绿,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
陈化后外皮呈褐黄色至棕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橘白部分雪白,呈海绵浮松状,但不明显,陈化后呈淡黄色至棕黄色。
成皮片张适中,质较硬,皮较厚,有蛀虫的可能,但不及大红严重,较耐存。
性状温和,味辛微苦略甜,气味芳香。
大红皮:
外皮呈金黄色或橘红色,不带青,已基本完成着色,生理已基本成熟。
陈化后外皮呈棕红色至棕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橘白部分雪白,海绵浮松状明显,橘白陈化后呈淡黄色至棕黄色。
成皮片张大,质软、皮厚,糖分高,易蛀虫,不易储存,需要较为精心打理。
性状温补,味辛较甜,带比较浓郁的甜香。
功用方面:
“青皮”是“术业有专攻”的代表,面对部分症状,力猛效高,主要入药用。
三瓣
规整均匀、三瓣相连的形状,是新会陈皮的特有标志之一。
“对称二刀法”:
果蒂朝上,从果肩两边对称反向弧划两刀,留果顶部相连,三瓣剥开。该刀法开皮,果蒂置于其中一瓣皮的边缘。
“正三刀法”:
果蒂朝下,从果底下刀三次,将柑皮剖开大致均等的三瓣,留果蒂处相连,剥开皮取出果肉。
传统农家多用对称二刀法,而正三刀法因为柑皮更美观,方便机械操作,时下也较为流行。
但不论是用正三刀法,还是对称二刀法,所开的柑皮都呈均匀对称的三瓣。
新会陈皮的果皮韧性较大,并且质地柔软,开成三瓣既不容易烂,又使得柑皮表面卷曲面积较大,利于后期“翻皮”和晒制。
三年
陈皮,重点在“陈”。
柑果开皮、去掉果肉、翻皮、晒制(或其它干燥方式)完成后,在新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自然存放,三年内称“柑皮”,三年后才能称“陈皮”。
三年,是新会陈皮的起步年份。
而且,正宗地道的陈皮一定是阳光生晒、自然陈化、合理仓储的产物,无需任何特殊添加和“技术手段”。
三用
药用: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陈皮味辛、苦,性温,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有助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常用的如六君子汤、温胆汤、二陈汤、平胃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里,陈皮都是主角儿。
食用:
新会陈皮不但具有药用价值,而且具有食用(调味)价值,
饮用:
好陈皮不便宜,怎么用最“持家”呢?
有茶友笑言:当然是泡水饮用了!
【直接泡饮法】
取3-5g(约1瓣)陈皮掰成几片,放入日常用的盖碗或玻璃杯中,加沸水,稍停留几分钟即可饮用。
留1/3时,可续沸水,继续品饮。
【煮饮法】
可以先泡后煮,也可以直接加冷水煮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