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曾经在《茶经》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茶者,紫为上,绿为下”。为什么陆羽为如此推崇“紫”茶?而这种茶究竟又有何魅力?相信茶友们一定和我一样,对这个问题很好奇。那么,接下来就随我一起走进“紫”茶的世界,从“紫”茶到紫芽、紫娟(学名:紫鹃),抽丝剥茧,一起去揭开覆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纱。
在陆羽的《茶经》中,我们能明显看到茶圣陆羽对“紫”茶有极高的推崇。而其中的“紫者”,其含义非常广泛。因此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从“紫者”中的紫茶说起。
从这个层面来说,云南地区所出产的“紫娟”,浙江的“苔香紫”以及福建的“大红袍”和“红芽佛手”等等,这类紫色芽叶的茶树就应该划归到紫茶这个大门类下,在这里我们主要的还是以茶树及其芽叶的颜色来划分的。
虽然这类茶由于加工工艺和加工的程度不同,又能够具体的归为六大茶类中的某一类。例如,云南地区所出产的紫娟茶,由于其原料基质多是云南本土的大叶种茶青,加上类似于普洱茶的加工方式,所以它常被认定为是普洱茶中的一类。而诸如福建的“大红袍”一类茶叶,虽然它们在外形或汤色等方面具有紫茶的特点,我们也只能按照加工方式把它认定为是青茶类。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并不是所有带“紫”这个字眼的都是紫茶。例如安徽的一款名茶“黄山紫霞贡茶”,当被简称为“紫霞”茶时,也可能会被茶友误认为这种茶也属于紫茶类。但实际上该茶之所以有“紫霞”之名,是因为其产地主要分布于紫霞山,因此就以产地来命名,无论是茶树还是其芽叶都和“紫”这个字不沾半点边。
也就是说,文中所谈论的几种“紫”茶,要结合它的加工工艺,原料基质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它属于哪种茶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由于紫茶对生长环境有极高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数量较少,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除了少数地区有小面积分布外,这种紫茶并不常见。如紫茶分布比较多的国家肯尼亚。紫茶的分布也仅限于海拔770米左右,土壤为火山灰质土壤,能够接受到来自赤道的强紫外线照射,且生态环境原始无污染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