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去
茶店
喝茶,今年偶然去一个茶店
喝茶,老板泡
88青,大概是出于礼貌吧,
88青,市场好多人追捧,我却一直不感冒,这不是今天说这句话,而是很多年前,它廉价的时候,我也一直不感冒。
首先一点,我认为凡是粤港台这些潮湿地区说自己是
干仓茶的,一定就是
湿仓茶。
这是基于之前的市场背景而言的,以前的
茶叶放香港,都是很便宜的,香港人也没有觉得多稀奇,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宝贝一样存放,如此一来,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就是大家所言的
湿仓。
正因为这种概念造假,让人很不舒服,我就从来不感冒,再一个,我喝
湿仓茶,铁定
锁喉,嗓子不舒服,一开始,我会认为是自己身体的问题,后来问了好多茶客,都是如此,这就让我大为好奇,明明都喝到
锁喉了,还要天天喝,不要命了?
茶老板想当然地认为这样的茶很珍贵,小心的泡,耐心的泡,一泡下来,我说还有点
仓味。于我而言,这算是不直接的批评了。老板大概没想到我这么直接,也承认有
仓味,说平时自己也不喝,喝得多的还是
生茶。
这其实才是真实的茶客习惯,哪有天天抱着
锁喉茶说是
好茶的?
茶饼出
仓味,这是说明之前是重仓,高温高湿。茶老板幕后老板的背景我是清楚的,之前与港台
茶商那些套路,茶界谁不知道,只是现在大家都不提,发财的发财,倒霉的倒霉,各自的命运安排而已。
一款茶,泡出来就是一股熟味,也就是典型的做仓茶,这样的茶有什么必要去讨论正版与否的问题呢?
从结果上来看,老生的自然
陈香、老生的醇厚完全没有,就是一股
仓味加熟
茶味,这样的
老茶到底在喝什么呢?
把
生茶熟化,这种
工艺(姑且叫
工艺)我非常熟悉,甚至各种手法都了解,只是不屑于做,谋财害命的钱,怎么能挣?而且,关键是在于,
生茶熟化后,就等于
熟茶,为什么不直接喝
熟茶呢?至少
熟茶安全健康啊,
喝茶不就是为了健康吗,哪有天天抱着致癌品说是好东西的道理?
大部分销售的商家,你要注意观察,无不都是版纳挖洞派出身,只是这一派现在没落很久了,没人关注,我不知道的是,这样的茶品从香港流窜到了北京,从云南闯到了上海,从圈中人流传到圈子外,大家认为是“名牌”“名人了?
这是什么茶识呢?
稍微分析一下也可以知道,正常来说做
茶厂的推的是新茶而不会推
老茶,推
老茶,你都可以不用想就知道原因。。。
品牌衰减度好像与离
茶区的远近相关,离
产区越远,衰竭的力度减弱,反而销区的名声“更大”?
在
产区,生产不生产,收茶不收茶,收茶的品质到底怎么样,一目了然,所以,在
产区是不好造业绩不好造名声的,但是,销区不清楚。
算了,懒得说了,你们爱喝是你们的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