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发展到今天,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似乎有穷尽之嫌。十来年前,就有人提出“单株”的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单株?它确切的定义是什么?单株一定就是
好茶吗?本期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聊聊。
其实,单株是继
产区、山头、村寨后再次细化的一个概念性问题,它并不特制某棵树或是某个
茶区的树,而是泛指那些数量极少、树龄较大而被单独
采摘、单独
制作而成的产品。
从“单株”的概念里,我们还不难发现这些信息:从字面意思也不难理解:单株,不同于那些数量很多的
茶树,它是独一无二的,这就不仅仅体现在
茶树本身,更多地体现在口感韵味上面。
其次,一棵
茶树拿来单独
制作,至少说明这棵树是有一定量的,要是只能采两三斤是不可能单独做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单株
茶树树型就小不了,进而反映出单株
茶树需要一定的树龄;
此外,单株茶的后期
制作也单独开来,目的就在于单株中无所混杂,保证其“纯度”。
然而,一棵树上
采摘到的茶量少,故广义指从同一棵树或同一块地上相同较高树龄的
普洱茶树做成的
普洱茶。
单株可谓独立“一树一成品”,在行内被称为“纯料至尊”,乃是
古树纯料普洱茶的“象牙塔尖”。
所以,不是随便一颗
茶树都能做单株茶。够格作单株茶的,一定是树龄够老,树够大方可,一般至少数百年年以上,一般一个大得像原始森林一样的古
茶园,能选做单株的就几颗树。反之,树龄小的
茶树,
茶味不足不说,光
茶叶量也不足。
当然,单株固然珍贵,但是珍贵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随着
拼配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实很多人更加适应
拼配后的协调口感,加上单株向来昂贵且不易辨真假,所以日趋理性的消费者也就不再盲目追求“单株”了。
就香气来说,
普洱茶可以分为品种香、水土香和
工艺香。
古树茶的品种多是传统款,农业科技总在进步,后面培育的品种也不差。
如果有些树种天生不好喝,即使在森林里生长几千年,也变不了滋味。从
茶树生长的水土小环境来说,确实是
一山一味甚至一山数味,但口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有人认为
普洱茶的
工艺都差不多,主要看料,这就低估了
工艺的重要性——要知道同样的茶,不同的人做出来味道也不一样。
古树单株茶,如果在
采摘、
摊晾、
杀青、揉捻和日晒的
工艺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在入口时质感比较干净,口感单一、平稳。
但是从品饮角度来说,“单株”的口感趋于单一化,没有过多层次上的区别。
换句话说,“单株”的口感并不一定完美,
茶树生长的地理位置、阳光照射度、土质以及
茶树生态的环境对
茶叶口感都有极大影响。
“单株”的口感相对单一,但却是现在茶虫追求的
古树纯料的至高境界。
单株,是由云南茶、片区茶、
山头茶、村寨茶一路延展而来,所谓单株,就是一棵树上鲜叶
制作而成的产品,有些人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就将单株概念扩大化——相同树龄的几棵树
制作而成。
为突出单株的稀缺性,他们称“能做单株的大
茶树,
茶树树龄相对较长;其次,
茶树必须足够生长茂盛;第三,
采摘必须足够细心;第四,
炒制杀青必须专用锅灶。”
其实,这些模糊理论、精密心思的归旨在于强调这款茶的“不容易”“不简单”“极致感”“稀缺性”,为的是卖个好价钱。
普洱茶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泡的滋味决然不同,具有把玩的意义感。
普洱茶讲究丰富性和层次感,而一棵树的“单株”又怎么会有不同村寨不同山头混合的丰富滋味呢?又怎么会有泛海凌山般的集山之高耸海之深厚的蕴韵呢?
一般而言,大厂之优势,魅力在于
拼配技术的发达,不同口感的茶,在成熟的
拼配技术下,除保留各自的个性口感,而且还令人意外地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滋味。
何况,单株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过于强调一棵树的口感,又怎么保证阴面
采摘和阳面
采摘的不同滋味,又怎么保证一棵树是否同一时间
采摘的呢?有人调侃的,是不是过两年还会出现“单枝”“单叶”的
普洱茶呢?
普洱茶,喝到最后是舒服和快乐,是茶本身带给人的愉悦,是人生状态的一种轻松,是止于至善的修行,而不是自我陶醉和概念上的矫情。
对于单株来说,独一无二,就是她骨子里的骄傲!一颗吸收了天地日月精华的古
茶树,几百年来就这样屹立在森林里,任凭风吹雨打,世事变化,她始终坚持做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