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笔者基于日常体会,仿照“要与不要”体,聊作“八要八不要”,抛砖引玉,并期待更多的“N要N不要”。
1、要放松,不要负担。
经常有朋友说,“不好意思,我不懂茶”。每当听到这样或类似的话,我除了顿生“歉意”和感觉“不好意思”外,最想表达的就是,喝茶嘛,不必去想什么“懂”与“不懂”的问题,“懂”或“不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喝起来。
看电视的人多,有多少人“懂”电视?但这影响大家看电视吗?用手机,有多少人“懂”手机?但这影响大家用手机吗?吃美食,有多少人能说是一定就有很多“研究”?也未必。
目前的茶被搞得这么复杂以至于让消费者压力山大,这并不是消费者的错,而是做茶人需要努力的地方。
放松心情看待茶,不要让茶变成负担。
2、要快乐,不要端着。
喝茶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应该享受喝茶,而无需让自己端着,那样就会变得不自在而失去喝茶的乐趣。
茶既可清饮,也可调饮;既可泡饮,也可煮饮;既可工夫泡,也可飘逸杯。
不必非要长衫布鞋手串才能喝茶。
不必非要某个时辰才能喝茶。
享受喝茶的快乐,自然本真就好,不要“端着”——可以端着茶杯,不要端着架子。
3、要简单,不要复杂。
诚然,做茶还是件相对复杂的事情,尤其是认真做茶。
不过,从喝茶的角度而言,不妨尽量简化,不要太复杂。
从品质追求的角度,不妨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但这最终是为了向消费者呈现产品的简单化,而不是为了无中生有制造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概念。
不是说喝茶不可以有程式。有价值的动作,复杂也是简单;无意义的多余,简单也是复杂。心态简单,即便是繁复的程式,实际上也是简单。
茶是健康饮品,有益身心,如此而已。所以,不妨简单心态,从简入手,再逐渐简繁随心。
4、要理性,不要盲目。
茶行业,经常是概念满天飞,大师遍地走。
有时候,有些引导也有失偏颇,比如盲目追早求嫩。
经常有人故弄玄虚地吆喝各种“神秘之茶”——其实,许多时候,神秘的并不是茶,神秘的只是卖茶的人。
甚至是,还有人能编出诸如“宁喝一两碎银子,不喝十斤普洱茶”这样令人无语的顺口溜,蒙你到深坑没商量。
不唯高价,不唯大师,不唯名字,不唯概念,不唯外包装,不唯好奇。
保持一份理性,可以让自己在茶路上少踩坑,也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钱包。
不交智商税。
5、要真味,不要假象。
目前茶行业,还是存在一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有些造假手法还不断翻新。
其中,有些是按照一些基本常识就不难识别的假货,有些则是层层包裹但还是难免露出蛛丝马迹的假货。
除了假冒伪劣之外,还有关于年份茶的“不唯年份论”——尽管年份是年份茶最直观的标签,但除了个别已成文物的年份茶外,绝大部分年份茶最终根本要紧的还是品质。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