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章、老曼峨和帕沙,四个方面的深度对比
时间:2022-06-15来源:老闪的茶 作者:茶小仙浏览:
次
帕沙在布朗山脉最北的位置,老班章在中间,老曼峨在最南边。
为什么要拿这三个寨子来做对比,首先,他们三个都属于
布朗山茶区,有一定的共性,在
历史上又有很多的联系,一方面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
布朗山的茶,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这三个地方是如何变迁的。
大家要了解这三个地方,首先要了解一下他们的地理位置,
帕沙在
布朗山脉最北的位置,
老班章在中间,
老曼峨在最南边。昨天还有一个茶友跟我说到,随着
老班章的
价格不断走高,他也发现品质在下降,现在更多地喝
帕沙,慢慢品来,他觉得
帕沙的品质更好。
其实,
历史最久的是
老曼峨,在
老曼峨村前的石碑上,写到
老曼峨建寨于公元639年,至今1380年,种茶900多年。是最早种植
茶叶的古濮人的后裔,现在大多数是布朗族为主。
其次,
帕沙的建寨
历史也在600年以上,是哈尼族最早定居
布朗山脉的一个定居点。
所以,这两个寨子分别是布朗族和哈尼族最早在
布朗山脉的定居点,都是种茶的能手,也是比较淳朴的两个少数民族。
然而,大家都比较熟悉的
老班章,却是这两个地方,两种民族的融合,
老班章村的土地是原有
老曼峨布朗族的土地,而
老班章的村民大多是
帕沙哈尼族的后裔,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
帕沙哈尼族的分寨传统说起,古时的哈尼族有个规定,凡是寨子户数到达100户以后,就开始要求分化。
然而,
老班章的前人们就是在那个时候从
帕沙迁移到了
老曼峨的地界,善良的布朗族把自己的一部分土地贡献出来,让新迁入的哈尼族得以发展,就形成了现在的
老班章。
所以,
老班章村跟
老曼峨离得很近,却大多是哈尼族,就是这个原因。
老曼峨的生态特别的好,森林覆盖度很高,阳光在早上9点才能慢慢透过云层和浓雾照射进来,古濮人留下的古
茶园有3200亩左右,树龄在100到500年。
帕沙的古
茶园可不少啊,足足3000亩,并且是连成片的,围绕在五个寨子周围,村民与
茶树、寨子与
茶园、人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帕沙古
茶树的树龄大都在300年以上,最低海拔1200米,最高到2000米。
整个古
茶园有7800亩,算是
布朗山地区比较大的了,
古树和大树4700亩,小树3100亩;年产量总计117吨,
古树和大树47吨,小树70吨。
第三,我们还是要对比一下口感
老曼峨的特点非常明显,一个字“苦”,喝过的人大都有这种感觉,因为整个
布朗山都有些类似,应该是日照短和树龄长造成的。
但是
回甘很快,充分体会到苦尽甘来的感觉。“韵味广而深,涩尽七分香,苦退十分甜”。
虽然在
布朗山附近,但是
帕沙茶却有
大雪山的香甜,
帕沙茶可以说是这一带比较有特点的,因为本来这一带的茶就以
老班章的茶气重为主,香甜感的很少,
帕沙既保留了茶气重的特点,香气和甜度也不错。
虽然这些年的品质有下降,但是
老班章古树的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霸气就是大家说得最多的,但是“霸气”这个词太抽象,我更喜欢用茶气足。
整体来看,这三款茶,还是
老班章更加协调,没有
老曼峨那么苦,但又比
帕沙更霸气,所以,他被称为茶王也是有道理的。
附上数据的说明,更有依据:
1、浸出物可以理解为
茶叶的醇厚感,浸出物越多,
茶叶的醇厚感越强。
2、酯型
儿茶素可以理解为
茶叶的涩感,他是一层保护膜,大家可以这样理解,
儿茶素像塑料薄膜一样包裹在你的味蕾和
茶叶的其他物质之中
儿茶素含量越高,涩感越明显,化开的速度越慢,大家看
老曼峨的苦感是最低的,但是为啥大家都觉得
老曼峨苦,就是
儿茶素含量太高,造成入口的时候一直品尝到的都是水浸出物。化开后才会尝到游离
氨基酸和可溶性糖。
3、游离
氨基酸是决定
茶叶鲜爽度,为什么有的茶闻着就让人心旷神怡,喝下去会神清气爽,就是由它的含量决定的。
帕沙在这个指标上要好于其他两款。
4、最后一个咖啡碱,可以很好理解,就是苦感,当然也有提神的
功效。
不可否认,首先,是
老班章的协调性更好,其次在这个基础上才有炒作的可能,基础好了才能被吹上天。
不过仅仅从品质的对比上来看,肯定是有水分的。我个人更喜欢
帕沙一些,一方面是性价比,另一方面是
回甘好,当然也有喜欢
老曼峨的,也很不错。
今天就写到这里,希望大家记住这:
两个民族(布朗族和哈尼族)!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