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
茶友自己
冲泡普洱老茶时,总是
茶汤苦涩,香气低迷;可喝别人泡时,入口却清爽舒畅,温软甘甜。其实这不一定是你买到了假茶,而是你不懂得如何
醒茶。
醒茶好比运动前的热身,在这个过程中,尘封的
茶叶与空气和水分进一步接触,使
茶叶在
冲泡时能稳定释放出
内含物,达到更好的品饮表现。
初制的
普洱茶,一般都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存放,长年的仓贮陈化,使得其
内含物质变得收敛,
冲泡起来不太容易出味。
而
醒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存贮方式,唤
醒茶质,凝聚
茶香,迅速将茶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
如
中期茶长期存放在低氧、干燥、无光的环境里,
内含物质处于低活跃状态,
茶香不够,口感也相对沉闷。
醒茶后,可去除杂味,
茶汤稠度、醇度都会明显提高。
干醒
第一种是“干醒”,指的是
冲泡前的
醒茶。新茶提前半个月左右
醒茶即可,陈期在十五年以上的
普洱茶,建议提前2个月
醒茶。
拿出单饼后,先用
茶刀或
茶针将紧压状的茶饼、
茶砖或茶沱撬开,解散。
撬茶时可以顺着叶片叶脉的走向纹理去撬。
生茶方面,新茶和
沱茶往往都压的比较紧,可以借助
茶针或
茶刀,从茶体的侧面入刀解茶,慢慢将
茶叶解成小块,如大拇指甲盖的大小即可。
熟茶和
老生茶的茶体则较为松散,通常用手指拨动就能使条索自然散开,手法轻柔,因此又称“拨茶”。
不管是拨茶还是拆茶,都要尽量保证条索完整,避免出现过多断面,导致
茶汤的水浸出物过多,影响品饮口感。
撬散的茶块,先将其自然摊置在清洁、无异味、无阳光直射、较为干燥的桌面上,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摊置两到三天后,再将茶块转移到醒
茶罐内放置两周至数月。
醒
茶罐要求通风性好、无杂味且干燥,材质上
紫砂的透气性,避光性,隔热性都很好,能保持罐内的温度与湿度相对稳定,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是理想选择。
最后还要注意,
醒茶的时间是不能急的。只有给予充足的
醒茶时间,才能去除茶品的杂味,并使茶品和空气充分接触氧化,提升
茶叶中
内含物质的
活性。
湿醒
静置10-30秒,静置时间根据茶饼压制的松紧度、新老程度灵活调整,让干茶充分吸收壶中的热气,进行苏醒展开后再注水。
对于一些陈期较长的珍贵
老生茶,陆离再分享一种专用的手法——水烘法,在快速
醒茶,激发
茶性和消除杂味等方面,水烘法都别有
功效,具体操作流程为:
(1)
茶具上,以梨形的
紫砂壶为最佳,这种壶体的盖沿和通气孔不容易进水,很适合以水为主要媒介的水烘法。
(2)
投茶量上,需要适当处理一下要
冲泡的茶块,在不破坏茶体,少
制作断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把
茶叶掰地再碎小一些,能提高水烘法的效果。
(3)做好准备工作后就可以烧水烫壶了。陆离惯用的是电陶炉+日本厚
铁壶的组合,电器方便,
铁壶保温效果好,能确保
冲泡时的水温稳定。
(4)投茶入壶,在盖好盖子。水烘法的关键步骤就来了,开水淋壶,让水柱在壶身保持匀速游动,这个过程要持续十圈左右。
(5)等壶身的水完全蒸发后,再小心揭开壶盖,抓住壶柄,轻颠几下让茶翻身,使杂味充分挥发,注意这时的壶体温度非常高,最好戴上隔热手套后再进行。
(6)完成颠壶后再盖好壶盖,再次进行开水淋壶和颠壶散味的步骤,具体手法参考第四步和第五步,整个手法重复3遍左右。水烘法完成后正常注水入壶即可。
醒茶也不能过度,不然会导致氧化过度,
茶香散失,
茶味寡淡。尤其是一些品质优秀的茶,如果没醒好,对茶反而是种伤害。可以通过品饮来帮助判断
醒茶程度。
如果觉得这款茶的涩感太重,或者很难分辨香气,那么这款茶就是我们说的“封闭”状态,需要通过
醒茶,来释放香气,改善口感。
经过一段时间
醒茶后,如果一款茶变得滋味浓郁且令人愉悦,那么
醒茶不错;如果觉得
普洱茶的口感和风味仍无很大改善,说明这茶还没醒透,还需再等上一段时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