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
在我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2022年7月10日是古尔邦节,祝各族群众古尔邦节快乐!
在新疆,吃手抓羊肉和烤包子必须得配一壶不加奶的砖茶,解腻一流。在藏区,人们不但喜欢加奶,还喜欢添上一大块酥油,让每一个早晨都热量爆炸。青海人喜欢加盐的孬茶,俄罗斯人喜欢加方糖,而蒙古人则是“奶茶泡一切”,从炒米到包尔萨克,没什么不能扔进去的。
砖茶是一种流行于西北、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它的饮用者跨文化、跨地域、跨民族。新疆的各少数民族不喝绿茶,他们爱喝茯茶,也喝红茶。和田一带的维吾尔族人对凉性和热性十分敏感,不但食物必吃热性的,就连水也要喝热性的。
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
1000多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西藏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抗日战争期间它更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陆路通道,就在民间运输的同时这条遥远而无比艰险的道路更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
民间传说,一队马帮在向西北地区运茶的路程上不慎使茶叶掉进了河里,当时又赶上连日阴雨,被雨水打湿的茶叶过度发酵,颜色开始发黑。茶商于是便堆积作色,为了运输方便将茶叶压成团块状,再次上路。经过全发酵的茶叶口感变重,味道变浓,这样的茶按理是是无法卖出去的。
但当马帮到达藏区后他们却发现,这种“残次品”竟大受欢迎,一时供不应求。从此以后便有了专门制作这种紧压茶团的先例,因为特别受到藏区茶客的欢迎,这种茶也在历史上被称作“西番茶”“边茶”。按照颜色分类,砖茶属于“中国六大茶”中的黑茶,熟普洱茶(也就是俗称的“熟普”),也属于这类。
随着边茶市场不断扩大,一条成熟的供给链出现。湖南安化、陕西泾阳、云南普洱和湖北地区都先后出现了专产边茶的茶庄。他们所产的黑茶被紧压成坚固的块状,成为名正言顺的西北官茶。这些茶商运茶的商道,便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而茶马古道的“茶”,正是砖茶。
四川是砖茶的策源地,这里位于长江上游,境内河流交错,气候湿润温和,民国时期有四分之三的县区产茶,居西南各省之最。其中,雅安地区所产的南路边茶极富盛名,每年有多达1500万斤的蜀茶被运往藏区进行茶马互市。民国时期,砖茶以雅安为生产中心,康定(打箭炉)为运销中心,以低廉的价格专销康藏地区,因此也被称作“康砖”。
湖北所产的青砖茶深受蒙古族民众的喜爱,甚至在历史上有了“蒙古茶”的称号。砖茶庄全部由山西茶商经营,历史最悠久的是“三玉川”茶庄,所产茶砖上都印有一个大大的川字,由于这种茶砖在蒙古族牧民之间极为盛行,后来所有羊楼洞产的青砖茶全部都将牌号改成了“川”字标记。
云南丽江同样是茶马古道重镇,在这里,普洱生产的茶被卖给来自藏区的马帮,马帮再将茶叶运到西藏,同当地人进行交换,粮食也好,盐也好,茶能换来他们所需的所有生活用品。清顺治年间永胜县茶马市场开通,销往藏区的茶叶每年高达300万斤。
《封氏闻见记》中曾载:“往年回鹘(包括中维吾尔族在内的中亚民族先民)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新唐书》中曾载:“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这被认为是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的开端。
砖茶为什么会受到蒙藏疆民众的喜爱?
这一切实际上和三地相似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有关,大面积的草场,牧业发达,肉吃得多。肉类中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在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下长期生活,顿顿羊肠、羊肋骨、羊尾巴,人极易患上高血压和高血脂。人们需要喝点什么来解除油腻感。
藏区其实有一种味道和珍珠奶茶非常接近的饮料——“甜茶”。区别在于,前者大都是奶精兑茶水和糖。被装在塑料杯里,买一杯还得排半天队。而甜茶则是必须坐在在拥挤、热闹的老茶馆里喝才有味道的。
拉萨甜茶是用红茶制成的
我国黑茶始制于四川。雅安藏茶历史悠久,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藏区而得名。自古以来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深切感悟和体会。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把茶融入了生命融入了雪域文化...
新疆的各少数民族不喝绿茶,他们爱喝茯茶,也喝红茶。维吾尔族同胞喝茶偏好米砖与茯砖。这两种茶艺加工方法都属于紧压茶,就是用高压蒸汽将茶蒸软,再放在模盒内紧压成块状(压制好的成品形状有砖形、伞形、圆形多种),便于保存。紧压茶的原茶有黑茶、红茶和绿茶。米砖属于红茶型,是用红茶片末轧制紧压而成。
和田一带的维吾尔族人对凉性和热性十分敏感,不但食物必吃热性的,就连水也要喝热性的。茯茶被认为是热性的,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新疆各少数民族的青睐。少数民族更是发明了一种叫“恰依多拉”的茶药,与茯茶一起煮着喝。
黑砖茶常见品饮方法
1、冲泡法 用茶碗(亦称三泡台)(其他带盖茶杯亦可)或紫砂茶壶等冲泡。先将所需的茶具全部用开水烫洗一遍,按照1:20的投茶量将茶叶放入茶具内,先用沸水冲泡后将茶水倒掉,再注入沸水,盖上盖,使其在茶具内慢慢沉积、积淀,几分钟后,揭开茶碗、茶杯杯盖,或将茶汁倒入小茶盅内,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品味,一杯一壶茶叶通常可冲泡2~3次。
2、闷泡法 用保温壶闷泡。先将保温壶用开水烫洗一遍,以提高壶的温度,有利于茶色、茶香、茶味的溶出,按照1:20的投茶量将茶叶放入壶内,再用沸水注满后,盖上壶盖,闷泡1小时左右,然后将茶汁倒入小茶盅内饮用。
蒙古族奶茶,内蒙古
3、烹煮法 用茶壶烹煮,此主要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中使用。先将茶壶用开水烫洗一遍,以提高壶的温度,再将茶叶与凉水按照1:20的投茶量将茶叶放入壶中,放明火上或接通电源,待茶叶烹煮至沸腾时,离火或切段电源,放置几分钟,然后将茶汁倒入小茶盅内饮用。
4、调饮法 指在茶汤中加入其他辅料的饮品,此主要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中使用,现在在汉族地区亦有使用,同时还有养生疗疾的作用。先用烹煮法烹煮出茶汁,再按照个人爱好和需求加入盐、糖、蜂蜜、牛奶、酥油、炒面等辅料,随做随用。
1、清茶
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日常饮茶,习用黑茶烹煮后加盐,有时还会加入用胡椒、桂皮等碾制的香料细末,调匀后饮用,此即“清茶”,后者在新疆的南疆地区也称“香茶”。盐,味咸、性寒,具有“暖水(肾)脏,……消食,……通大小便”( 《日华子本草》)的功效;胡椒、桂皮味辛、性热,分别具有“暖肠胃,除寒湿”(《本草纲目》)与“通九窍,利关节” ( 《日华子本草》)的功效。
2、奶茶
奶茶,是将砖茶煎煮后加入适量牛奶、羊奶、马奶、驼奶等鲜奶和盐,调匀后饮用。蒙古族一般还要在热奶茶中放些炒米一起食用。
西北的回族喝奶茶有时还要放入花椒等佐料,待客时还要放二三枚烧熟或煮熟的红枣。现代饮用奶茶,取牛奶1袋(250 g),茯茶、盐适量,先将茯茶加水煮取茶汁,牛奶煮沸、盛在碗内、和入茶汁、再加少许盐,即可饮用。
牛奶等鲜奶味甘、性平微寒,有益气养血、益胃润肺的作用,主治虚弱劳损、反胃噎膈、消渴、便秘等证;
砖茶性质微温、功能侧重于暖胃散寒,既可矫正鲜奶的凉润之性,又能除腻消食、振作精神;盐暖胃、调味,有促进胃肠功能强健、防范鲜奶滋腻乏味的作用。
炒米健脾益气、消食开胃;红枣益气养血、健脾益胃。奶茶味道鲜香可口,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3、酥油茶
现代饮用酥油茶,取酥油150g、牛乳1杯、茯砖茶与盐各适量,先用三分之二酥油、盐与牛奶一起倒入干净的茶桶内,再倒入1~2kg熬好的茶水,然后用干净的细木棍搅和5分钟,之后再放入剩余的酥油、再搅和2分钟,最后倒入茶壶内加热1分钟左右即可。
酥油即以新鲜牛乳提炼而成的奶油,《本草纲目》言其“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临床可用于形体消瘦、肌肤毛发枯燥、肺痨咳嗽嗽咯血、消渴、便秘等的治疗。
4、盖碗茶
具体有三香茶(茶叶、桂圆干、冰糖,为盖碗茶的基本成分)、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其他干果)、白四品(茶叶、白糖、红枣、柿饼)和八宝茶(茶叶、桂圆干、冰糖、红枣、葡萄干、枸杞子、菊花、莲芯、芝麻、核桃等(成分较多,不止八味,可随意选用)等品种。
盖碗茶又名“三泡台”、“刮碗子”,称盖碗茶、三泡台是言泡茶的器具,因该茶器形状似碗、又有盖子,故名盖碗茶;而该茶器是由盛茶碗的小碟、茶碗与盖茶碗的盖子三部分构成,则称“三泡台”。叫刮碗子则是说饮茶的方法,即要用碗盖刮开碗内的茶叶来饮茶汁。
砖茶消食提神、去腻清热,春尖茶养阴生津、消食提神,桂圆益气助阳、养血安神,冰糖甘甜凉润、益胃润肺,并可牵制桂圆温热太过;红枣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枸杞子养阴补血、滋补肝肾,葡萄干益胃生津、润肺止咳;柿饼润肺清胃,菊花清肝明目,莲芯清心安神,芝麻、核桃补肾益精、润肠通便。诸味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甜酸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