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园自然环境
对于生产高品质茶青,气候、土壤是十分重要的,自古以来说的“名山出名茶”,指的就是种植茶树的土壤及茶园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包括植被、土壤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子。
最佳的茶园环境: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较大地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使园区生态有利于调控茶树病虫害,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打下基础。
2、茶树的种类
按理说任何一种茶树叶子按照不同的茶叶加工工艺,可以制作成六大茶类中的任何一种。不同的茶树品种适制的茶类不同,比如大红袍茶树品种适合制作武夷岩茶、铁观音品种适合做安溪铁观音茶、福鼎大白适合制作福鼎白茶等等。这有一定的讲究与要求吗?通过制茶师们不断的实践与市场接受度,慢慢就会形成被市场与消费者认可的茶品。
3、树龄
一般3年-8年的茶树采制的品质最好。茶树种植一般要2-3年才可以开始采收,4年以后开始高产,一般投产15年以后减产,20-25年以后茶树逐渐老化。不过云南大叶种百多年的茶树还可以采摘,而武夷岩茶的老枞水仙树龄越老枞味越显,受到市场追捧。
4、施肥情况
使用接近自然生态的有机肥是最佳的选择,产品也最优。目前极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或叫永续农法)。施肥是茶树获取营养的途径,施肥要合理。适时施肥,有利于越冬芽的正常发育,也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抗寒越冬。不断补充茶树生长发育过程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以进一步促进茶树的生长,达到持续高产稳产的目的。
5、采摘标准及部位
不同的茶叶类别,根据制作成茶的需要,有的要从嫩芽开始采摘,有的要等到稍微成熟了,采摘一芽二叶等;采摘部位不正确,影响做出的茶叶品质。
芽茶类的茶青要以带芽芯为主,叶茶类的茶青要以开面叶为主,且老嫩程度尽量一致。采摘的枝条断口保持完整,在采摘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枝条断口完整,不完整的断口会先行氧化。运输过程中妥善保护茶青,否则势必影响正常的发酵。
6、采摘季节
茶叶一般可以采摘三季,有的可以采五季。绿茶以春茶为好,乌龙茶以春季最好,而武夷岩茶和武夷红茶一年只采春茶一季;白毫乌龙和红茶以夏茶为好。有时采摘时间差了一天,品质就大不相同,价格也会有差异。讲究茶的人,还会讨论所买的茶是在立春后第八十七天还是八十八天所采收的!只是一日之隔,真有必要斤斤计较!
7、制茶的气候条件
晴天好于阴天,阴天好于雨天;好的天气有利于茶叶的水分散发,促进茶叶内在的物质的变化,形成茶叶品质特色有很好的帮助。制茶时会依照环境中温度与湿度的变化来决定茶叶萎凋的时间。制茶的工序,具有科学原理,却又难以量化,必须凭着经验与现场情境的变化而做机动的调整。
8、采摘时辰
早青9:00前、午青9:00-12:00、晚青14:00-18:00。“午青”品质最好,次为“晚青”,而以“早青”品质最差。采摘“午青”是制高级茶的关键。
若是采制炒青的茶类,过早采露水尚在;过晚采,没有足够的阳光和气温来进行萎凋与发酵,也做不出好茶。因此即便同一片茶园,如果采青的时辰有差别,茶青的价格就会有差异。
9、制作、加工
良好的制作、加工技术,掌握制作茶叶最恰当技巧,能充分发挥茶叶内质。制作好的成品茶,人们常说要有“天、地、人”之合。气候是“天”,地理环境是“地”,制造是“人”。如果只具备了好的茶青、好的天气,而制茶技术不行也是徒劳的。但是若前两者的条件不足,只要具备丰富的制茶技术与经验还能设法补救。例如在制茶比赛时刚好遇到雨天,但因为是高手云集,制作完成的成绩也能令人吃惊的好。
10、贮存
这里提到的贮存包括初制后的贮存与买茶后的贮存。初制后常态存放数日后再行复焙,可使品质稳定。买回之后要贮存在专用的罐子里,放在阴凉干燥处,罐子应防潮、无杂味、且不透光。
由于茶叶吸附性强,又易吸收异味,再加上茶叶的香味成分大都是经过在加工而形成的,所以比较不稳定,极容易自然挥发或氧化消失,因此应该将茶叶存储在无异味,密闭、干燥、避光、低温的环境。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