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品。普洱茶加工完成后,并不是实际意义的成品,只能算半成品,因为它还需要经过后发酵的过程。只有经过后发酵的过程,才能更完美地表现普洱茶的品质。与普洱茶后发酵密切相关的便是普洱茶的储存环境。
普洱生茶的后发酵是指微生物的运动改变茶叶原有的质地,使其产生独特韵味的过程。后发酵使普洱茶的香气物质、化合物、水溶物、甜味等增加(普洱茶香气变化,层次感明显,茶汤厚重度提高,茶汤甜爽度增加等),刺激性和苦涩味减弱,汤色由绿黄转为各种红色(儿茶素被氧化降低刺激性,茶多酚被氧化减弱苦涩味,咖啡因与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形成结合物致使茶汤色泽发生变化)。
后发酵的关键是促进黑曲霉、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引起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微运动,改变原有质地),促进多酚氧化霉等茶叶自身含有的生物酶的活性恢复(引起普洱茶原质地的转化),促进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的水解(若不水解,普洱茶变质后会有难闻难喝的味道),以及适当的非酶促氧化(氧化会引起普洱茶外观颜色的变化,一般趋向加深)。“后发酵”方式的多样化也是普洱茶丰富性的来源,是酶促氧化、非酶促氧化、湿热作用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储存环境决定着普洱茶的后发酵。后发酵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关键所在,是普洱茶生命力的体现。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将促使普洱茶发生适当的变化。那什么样的空间、温度、湿度和多长的储存时间才合适呢?从科学的角度看,在长年有流通空气的无阳光直射的环境中储放相对数量的茶品,在相对温度下,湿度在百分之六十五左右,最适宜普洱茶的后发酵。但这是理想设定状态,实际上事物的状态都是相对而言的,需因地制宜。
普洱茶的后发酵,在其他条件相对满足的情况下,决定性因素是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合理结合才会让普洱茶内的各元素进行分解,促使普洱茶发生转化。
一、相对的温度下,湿度低于百分之五十或过度干燥会导致微生物等处于不运动状态,普洱茶质地发生不了应有的改变。假若在微生物生存的生命期限内还未产生变化,那就等于茶的不变化,再长久的储放也不能让茶越陈越香。
二、相对的温度下,湿度超过百分之八十或过度湿润会导致微生物等处于加速运动状态,普洱茶质地发生过度改变,就等于结束普洱茶的生命,再长久的储放也意义不大。
过度湿润则使普洱茶碳化发酵,相当于加快普洱茶的变化过程,这就丧失了普洱茶的后发酵意义。
熟茶则需五年褪掉渥堆的气息转为熟香。现在的储存环境相对讲究与优良,对空间的温度与湿度控制比较严格,普洱生茶转化相对比较缓慢,而普洱熟茶则因工艺改进,采用重发酵工艺,因此能开发出当年就适宜品饮的普洱熟茶产品。
工艺技术的改进衍生出的问题就是传统普洱熟茶的转化和滋味丰富的魅力大大地被削弱了。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