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与品牌各自的弊端
首先,茶友们普遍认为中期茶应该选品质,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对品质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品质本身就是很难标准化的。
喝百元茶的说高端茶太贵,喝高端茶的说百元茶太差...
既然“品质”存在标准不一,众口难调的问题。那选择品牌茶,是否就能高枕无忧了呢?其实也不然,品牌里有品质相对好的热门系列,自然就有品质一般的冷门系列,选错了品种,可能还要承受品牌溢价,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品质与品牌的关系
聊到这里,可能就有茶友看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了,单纯地去选品质或品牌,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两全其美的茶品价格又较高,那么这个问题真的就无解了吗?
当然不是,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下品质与品牌的关系,有人说品质是品牌的基础,普洱茶的品牌来源于品质,这个结论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实际上不够完善。
先说品质,理想情况下,每个人都想选择喝品质最好的普洱茶,但现实中普洱茶的品质往往会受到价格的制约,大家都是在自己可承受的价格范围内去买茶。
因此,既有品质,又有品牌的普洱茶太贵,不行;品质优秀但没人知道也不行,毕竟都没听说过这款茶,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还是在依靠“品牌”去找茶。
在这种语境下,哪怕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厂,甚至是早已停产的茶庄,只要它有品质优秀的茶品留存下来,被人品饮消耗,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小范围宣传。
此时,如果更多人品饮后觉得这款茶品质一般,那它自然会消失,而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款茶品质不错,那它一定能取得一定的名气,当然可以称作“品牌”。
往大了说,普洱茶行业的复兴,也是因为台湾茶人认识到了普洱茶的价值,并通过来内地投资建厂的台商喜好传播到珠三角地区,让更多人接触并喜欢上普洱茶,进而让普洱茶传播到全国的。
因此,对于尚未发展成熟的普洱茶行业来说,品质可以通过小范围传播,成为品牌的“第一把火”,但想让更多人看到并接受,就必须借助品牌的力量,去做大众消费,将品牌做大做强。
总结以上分析,我们还得到了一个实用的选茶技巧,当你对普洱茶有一定认知时,可以去试着选一些品牌不怎么出名,完全是通过优秀品质涨上来的中期茶,或者是一些尚未被大众市场熟知,且有一定数量的优质茶品的品牌。
品牌的真正意义
对于具备越陈越香属性的普洱茶来说,“品牌”的意义不只是促进交易,拓宽销售渠道,还能够帮助大量存放中的陈茶,顺畅有序的被市场认可和消耗。
我们都是仓储是普洱茶生产环节的一部分,因为存茶是基于收藏与陈化需求的,本身就是能创造实际价值的,可以看做是一种生产行为。
普洱茶行业这些年来为什么能在中国茶产业中独领风骚?很大程度上就归功于越陈越香,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茶被生产于交易,其中马上消耗掉得很少,大部分都在陈放。
而且不只是刚出厂的新茶,中期茶,老茶,印级茶等等,很多也都在继续陈化,从大数据来看,历年积累至今的普洱茶存量远远多于每年被消耗的普洱茶量。
当然不会,且不论那些原料工艺仓储等出问题的茶叶,单是这些中期茶的品牌就决定其销路如何,大品牌的茶品可以迅速进入消耗市场,让藏家回笼现金,小品牌的茶品却需要通过品质慢慢推广。
此时品牌所起到的作用,可以称之为品牌公信力,这些大品牌的中老期明星茶品,在市场上流通稳定,整体价格趋势也是逐渐升高。
品质与品牌的实质
聊品牌,我们可以谈茶企规模,运营思路,历史文化;谈品质,我们可以聊品饮价值,口感转化,香气滋味...选品牌还是选品质?其实这本不该是一道单选题。
只是因为在一些特定的机会下,崇尚不同的普洱消费理念的茶友群体聚在了一起,并根据各自对普洱茶的理解各执一词,在对普洱茶品质和品牌的认识上展开了一场思维风暴。
真理越辩越明,总结一下这场大辩论,首先回答一下开头那个问题的答案。普洱茶选品质还是选品牌?陆离认为,不同需求下,可以有不同的回答。
对于单独的品饮需求,我们可以不考虑品牌,在同样价格下选择最优品质的普洱茶,对于想要存茶的茶友来说,为了将来茶叶能顺利变现,品牌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说的更直接一点,要喝茶,就去在自己可承受的价格范围内,选品质最好的那款;要藏茶,就去在自己认为能够长期运营,越做越好的品牌中,选品质最好的那款。
品牌与品质到底是什么关系?一句话概括,包含后陈化潜力的品质,是一饼茶能够越陈越香的基础,而品牌则是一道做对了加分,做错了加分的附加题。
没有昨天的品质,不会有今天的品牌。
没有今天的品质,不会有明天的品牌。
文章的最后,再给茶友们出一道思考题:既然存在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优质中期茶,那能不能尽量搜罗,并通过群体或茶企的公信力为其背书,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