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身体不好,时常生病,家里老人不懂医理,时常把一天该吃的药并在一次吃完,时间长了,就落下了肠胃的毛病。后来因为身边朋友的影响,喜欢上了喝茶,这种味觉和精神上的刺激,让我欲罢不能,愈演愈烈。但我孱弱的肠胃却很快给了我反馈,有些门类的茶,我注定是无缘。一些半发酵的乌龙茶勉强喝上一泡,但几杯生茶喝下去我整个人就不好了。
于是,我只能喝发酵度深的茶。红茶,岩茶,普洱熟茶等等。本来很喜欢岩茶,可好的岩茶实在太贵,稍微便宜一些的吧,喝几次便觉得乏味。反复喝下来,还是普洱熟茶和有些年份的生茶最温润绵延,耐人寻味。有年份的生茶越喝越少,于是我转向了温润的熟茶。长年喝茶的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都会在市场上寻觅让我眼前一亮的熟茶,充实自己的熟茶仓库。
好多人都和我一样,因为熟茶的保健功能接触它的,喝得久了竟渐渐成了习惯,吃完饭后,来一泡熟茶,食物就被消化了,整个身体很轻松。保健,正是熟茶目前极具商业价值的一个标签。1986年法国人已经实验了普洱茶(熟茶)的降血脂作用,后面越来越多的实验也发现其越来越多的功效: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延年益寿……
有专家推测是因为发酵产物中的某些物质(姑且称之为“茶褐素”)把咖啡碱包裹了起来,以至于人体吸收不到,所以兴奋作用并不明显。有些人睡前一杯,以期其保健功效,戏称为安神茶。
今年初,这款叫“易甘侯”的熟茶吸引了我,从茶品命名到包装,再到口感,都符合了我对易武茶的所有想象。
开汤之前,“易甘侯”这三个字就已经把我带回了那座坐落在山脊的易武古镇,当我心中默念这三个字的时候,就如同看到了一个江湖,这个江湖不是你们以为的盛世或是乱世,只是一个我想象的江湖,是一个对于茶来讲,最好的年代。
我凝视着茶饼,外包装棉纸上易武的牌坊和山形走势隐约可见,图文背后,易武老街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也开始流动起来,曾经的庙宇、会馆、过往流官留下的碑碣也清晰起来。你可曾想过,如果给云南各茶山封侯授爵,江内江外的几大茶山应该如何对应呢?我猜想,在这款茶的命名者看来,易武,就应该叫做易甘侯。甘甜,温润,有喉韵,是这款茶为我许下的一个诺言,而我也即将去兑现它。
打开茶饼,饼面圆润周正而有光泽,茶叶条索紧实而舒展。干茶闻起来香甜,如初夏正午的太阳照在青石板上,热烈而干脆。我们四个人一同品茶,称了8克茶,盖碗冲泡,为了迎接这位来自易武的“侯”,我们决定用东山上最好的泉水来冲泡,这种礼遇,是茶与水之间的门当户对。
第一杯茶汤入口,香甜可口。接着注水,茶叶在盖碗中逐渐苏醒,茶汤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这个过程,缓慢而美妙。易甘侯的滋味,开始很润,厚重,这种厚重不像勐海茶的那种陈厚。也不像临沧茶的那种惯有的夺人,而是易武茶面面俱到的圆融。或者可以这么表达,这种厚重是因为丰富度带来的厚重,而不是强度带来的厚重。这或许是易武生茶就有的特点,但在熟茶中,当我们抽离了那些复杂的香气,沉下心来看这种纯粹的汤质上的体验时,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普洱熟茶的制作要经历杀青、揉捻、晒干、渥堆发酵、干燥等工艺流程。发酵技术直接决定了熟茶的质量与特色,不同厂,不同地域的熟茶就会有不同的风味。比如,今天这款由祥源茶出品的“小产区熟茶——易甘候”,权且称之为“易武味道”。几杯茶汤入喉,唤醒的是身体里关于易武的所有记忆,易武那云雾缭绕的山川,双脚踩在红黄壤上沙沙响的声音,茶园里那些历经沧桑而一言不发的茶树……经历过的,可以追忆;未曾经历的,可以想象。
喝熟茶的时候,除了感受茶汤的温润之外,欣赏茶汤的颜色也是很好的享受。好的熟茶拥有红浓透亮如葡萄酒般的汤色,那种厚重与温润如玉,让人沉醉其中,目不转睛。因为经过长时间发酵的缘故,熟茶中色素含量很多,汤色极深,朋友在一起喝茶时,往往会就熟茶的汤色浓淡如何,清澈与否而各抒己见,并且因此判断该茶品质的高低,以浓而透亮者为上,浅而显浊者为下。这款茶头两泡的汤色呈红河,第三泡到第八泡都如葡萄酒般红浓透亮,易甘候显然是一款好的熟茶。
“易甘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酸,熟茶发酸比较常见,因为发酵不到位呢,就容易酸,而发酵过度就容易干,这款茶既不酸也不干,一切都刚刚好。对于我这样喜欢喝熟茶的人,很欣赏“易甘候”这样的创意,它丰富了我的饮茶选择范围。这款茶,一定会出现在我的熟茶小仓库中。
这杯茶,让我完成了与易武历史山川之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