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茶生涯

时间:2020-02-29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每天一早醒来,眼睛还涩涩地睁不开,朦胧的意识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来一口茶。 几乎是靠着这个念头的召唤,我才能让自己还算敏捷地爬起来。起床之后,照例是清洗茶壶和茶杯,然后拿出茶罐,从里面用茶则或者小调羹舀出几撮茶叶,放进茶壶因为我早起总是先喝绿茶,所以并不
每天一早醒来,眼睛还涩涩地睁不开,朦胧的意识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来一口
几乎是靠着这个念头的召唤,我才能让自己还算敏捷地爬起来。起床之后,照例是清洗和茶杯,然后拿出茶罐,从里面用茶则或者小调羹舀出几撮茶叶,放进茶壶—因为我早起总是先喝绿茶,所以并不用紫砂壶,只是一把日式瓷壶,注水人壶。一边打着哈欠一边适时停下,然后,用让壶中的茶跳华尔兹的手势。徐徐摇晃茶壶,心里默数到十,就斟出来。这时候,茶杯里就是一汪嫩嫩的、黄里泛绿的春水,闭上眼睛,深深呼吸一下,肺腑之间隔夜的闷气一扫而尽,然后吸上一口,心神稍安,再吸几口,嘴里喉咙里舒服了,五脏六腑都妥帖了,头脑也渐渐清醒,一股太和之气遍及全身。这是我一天中的幸福时刻。
 
老茶客们管这个过程叫做“喝通了”,也有人说是“喝顺了”。确实如此,早上起床,整个人是木木的,七窍都是淤积的、塞住的,加上经常有气无力,而且那气也断不是什么“浩然正气”,而是一团闷闷如黄梅天那么不爽的“下床气”,必须要一盏茶及时赶到,七窍才通,气才顺,人才清爽.
 
对我来说,不吃早饭可以,但是如果没有那一盏茶,我的早上就没法开始。不管这一天是忙是闲,一定要把茶先喝通喝顺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一日之计始于茶。
 
被茶唤醒的整个上午,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单位,我的手边都有一杯绿茶,还有一把小茶壶一个小杯子,渴时饮,不渴时吸。若是开会或者旅行,为携带方便,用一个直筒玻璃双层杯,给我带来随身随地的茶爽,听冗长无聊的讲话时,还可以极其隐蔽极其礼貌地开开小差:看着碧绿茶芽和清澈茶汤,幻想自己正走在春雨后的九溪十八涧,两边是碧绿的茶树,还可以默背几首茶诗……茶喝淡了,就换上新叶,有时候是同一种茶,有时候则换一种。
 
一般到第二遍绿茶也淡了的时候,我就不再喝茶了,因为不久就要吃午餐了。然后是午餐。虽然任性。午餐后一小时内我是不喝茶的,这是喝茶人最重要的养生法则之一。一小时之后,我又开始喝茶,这个时候一般不是温文尔雅的绿茶,而是换上性情刚烈的乌龙茶之冠—铁观音,才能提神醒脑.应付有些困倦的午后。真正的铁观音是非常耐泡的,七泡有余香,等到两遍铁观音喝淡了。晚饭也就近了.晚饭后还是有一个小时左右不喝茶,然后喝什么茶。就随意了。若是晚饭吃得油腻了,不妨新泡一壶铁观音,地喝下去解油腻助消化,这时候的铁观音可以喝到最浓,因为不怕茶醉。如果晚饭还清淡,那可以品一杯淡雅的白茶,偶尔来杯花香暖人的红茶。晚上我不喝绿茶,因为有过喝绿茶而失眠的记录,奇怪的是,我喝其他的茶,哪怕是极浓的乌龙茶都照样能睡,喝绿茶却会失眠,不知道为什么。听见许多人说可以喝绿茶.绝不能喝乌龙茶,可见一样茶喝百样人.
 
我个人的体会,泡绿茶不能用紫砂壶,会把细嫩的绿茶炯熟炯黄.北方人常用盖杯,江浙一带一般用透明玻璃杯,且多为直筒无花无磨砂的那种,便于观赏嫩芽。但也有缺点,一是没有握柄,烫手;二是泡茶饮茶都在一个容器里,总是不够讲究。
 
所以我平时用瓷壶,瓷壶发茶不像紫砂那样厉害,正好适合绿茶,而且瓷器无隙孔不容易吸附香气,便于完好保留绿茶的香气。我有两把日式茶壶(一把是有田烧,一把是清水烧),都有一个类似药罐的握柄,壶嘴上有一个极细密的金属滤网(壶内脱卸式滤网也可以),可以避免茶叶对饮用的打扰.水就用饮水机的水—饮水机其实不能把水真正烧开,那个温度只有七十多度,正好泡绿茶.
 
 我泡绿茶有一个特别的习惯,特别注意水量,每一泡都必须斟干茶汤。喝一杯就注一杯的水,两杯就是两杯的水,第一泡可以略多一点,是预备让茶吸掉的。然后,徐徐摇晃茶壶,如果是细嫩新茶,心里默数到十,就斟出来。当然各种茶叶会有区别,泡上一两次便可以掌握最佳时间。时间一到就快快地斟出来,而且一定斟掉全部的茶汤茶壶里面不留一滴水。等到下一泡再注水进去,然后再斟得于干净净。这样泡绿茶的好处有两:一是有层次,每一泡茶汤的颜色和香味、滋味都有变化,始终清澈明亮,不是一下子泡熟、泡死,导致茶汤昏暗浊重且前后毫无变化;二是,泡茶饮茶用不同的容器,避免唾液、食物残留异味等沾染茶叶、败坏茶汤.身为女性的我和我的同性,还可以避免口红对茶叶的直接污染。唯一的缺点是:不如玻璃杯那样便于观赏绿芽优美的舞蹈。所以,有闲心或者出门在外时,我偶尔还是会用玻璃杯泡绿茶的。
 
说到乌龙茶的泡法,一般人马上会想起功夫茶,既然功夫了,那就有十八般武艺多少招式,看着眼花缭乱,做起来繁琐累人。其实那是茶艺表扬,真喝乌龙茶的人不会那么费功夫的。我家有一套功夫茶具,平时基本上就是摆设。乌龙茶的泡法,要诀就是一个字:烫。我们老家的人一般是用盖杯泡,然后倒进龙眼大小的小杯子里吸饮。我怕烫手.不用盖杯,我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为了手感舒适我不选花货只用光货(没有花样图案的),器形上我喜欢石瓢、秦权、井栏那些简洁、朴拙的。杯子可以是瓷杯,也可以是紫砂的。
 
乌龙茶,饮水机的水就不能用了,要另外烧水。泉水、雪水不容易办,我是用纯净水在电热壶内烧开,效果也还不错。有了沸水先烫壶,烫壶的水顺手倒进杯中,将两小包的铁观音〔如是散装.以装满茶壶的二分之一为度)放人壶中,将一百度的沸水从高处画圆圈冲人壶中,盖上壶盖,静置一分钟。如果是寒冬,可以用沸水在壶身上冲淋以提高温度。这时可以抽空倒掉杯中的热水,然后把茶斟人温热的杯子,大功告成。
 
如果要洗茶.可以第一遍沸水倒进去后马上倒掉,然后再加沸水静置一分钟。乌龙茶如果第一泡没有用沸水,茶叶就不能舒展,茶味不出,后来再用沸水也无济于事,有点像夹生饭了,那整泡茶就完了。多年前我曾经犯过这个错误,被家父发现,他是个可以看人家浪费钱却不能看人家浪费茶的人,对我暴珍天物的行为岂能放过,批评了至少五六次,我因此牢记在心。
 
既然不可一日无茶,我出门一般都自己带茶叶。一小罐绿茶,一小罐铁观音,里面密密实实塞着独立真空包装的小袋子.数量一般是按天计算,但是如果知道会遇到茶饮同道,那就会多带一些。有时候开笔会遇到忘记带茶叶的作家朋友,来向我要茶叶.这事用《红楼梦》的语言叫作“讨茶吃”,用诗词的词汇叫作“索茶”,夸张一点就叫“乞茶”。有的交情深的还会打上门来让我泡来喝,我就摇身一变成了“烹茶”、“奉茶”的人了。茶中同道有一种特殊的交流,因为有茶这个风雅的媒介,彼此都非常愉快。
 
也有出门不带茶叶的。比如去南京,或者成都。大概十几年前,我几乎一年去七八次南京,不是出差,没有事情要办,就是逛逛古迹,喝喝茶,有时住上一个晚上,有时不住,就回来了。那时最经常去的是鸡鸣寺的一家茶馆,可以看到玄武湖。我第一次到那里,坐下来后发现许多茶客在看我,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发现茶馆里面清一色的男人,而且老年人居多,中年男子都很少,像我这样年轻女子突然出现,确实有点另类。邻近的茶客一直用眼角余光观察我.发现我既不等人,也不东张西望,要了一杯雨花茶,独自专心喝起来,于是渐渐放心了—知道我也是真心来喝茶的,便移开了视线,恢复到我进来之前松弛的状态。我至今记得那种气氛微妙的变化,和我自己窃喜的心情。后来我去得多了,茶博士看到我会微笑点头,把我引到我喜欢的那个位置,要是那个位置有人,他们会对我抱歉地笑笑,说:“要不您今天换个位置坐坐?”还有一次,我刚进去,邻座的一位老先生对我打招呼:“您来啦!今天来得早啊。”我急忙答礼,又和他寒暄几句,心里充满了被自己人接受的温暖。要知道,茶人都是平和温文的,但一般也是清高自是的,如果他们不认可你,在饮茶时是不会理睬你的,免得破坏饮茶的心情。最近几年不常去南京,心里常常想念那个茶馆,想念用当地的水泡的当地的雨花茶,想念那些面目和善、举止从容的老人们,当然,还有窗外那安静苍凉的玄武湖。那波光和茶烟.真是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最有韵味的部分。
 
北京的茶馆总透着天子脚下的气势,好的不好的,都很贵,而且除了茶钱还要另收水费。这在别处闻所未闻,后来看到书上有记载,才知道是古已有之。清代,京师茶馆“列长案,茶叶与水之资,需分计之.有提壶以往者,可自备茶叶,出钱买水而已”。原来如此,想必那时茶与水都要比别处的茶水合一的费用便宜,这样不但有道理,而且还可以自带茶叶只买水,还不乏以茶会友的忠厚。现在茶资已经如此高昂,再按人头收同样不菲的水费,加上自己带茶叶去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举动,茶、水分别收费就成了高门槛,茶馆似乎就很难成为一般人早晚流连、乐而往返之地了。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在故宫边上一家茶馆喝茶,环境不错,但是五个人喝了五六百块,后来一家杂志的主编因为约稿在另一个大茶楼请我喝茶,三个人,居然七八百块。京城的茶费着实惊人,这好像与“茶性尚俭”相去太远了。后来爱上大觉寺的明慧茶院的清静,每次到北京都要专门大老远的去一次,消磨上半夭时光,才算完了来北京一趟的事。2006年秋天到北京开会,我父亲去世不久,自己又七灾八病的,朋友们邀请的各种活动都打不起精神参加。有一天大会安排听一个重要报告,可是我在会场里整个人要崩溃,逃了出来又觉得茫茫天地无处可去,突然想起了大觉寺,于是马上起身叫了辆车,就去了。那天下午,天气阴冷,整个大觉寺几乎没有游客,我进去的那间茶室空调也不太足,两个衣服单薄的服务员看上去比我更冷。我坐在洁净的榻上,守着一大张宽阔而踏实的木桌子,茶上来,茶香溢出,猛嗅了几下.好像劫后余生见了故人,几乎想哭出来。但是酒才是对情绪煽风点火的,茶只会让你渐渐平静镇定。满心悲哀、诸念纷纭之间,我把一壶茶从浓喝到淡,第二壶,从润喝到枯,整个人都暖和了,心却苍凉了,整个人安顿了许多。苏东坡在一首谈论茶饮的诗中写道:人生所遇无不可。那天在大觉寺,我用无数盏茶把这句话送了下去,当做救命疗病的丸药。2006年11月,北京大觉寺,如果此生的茶可以喝成铭心刻骨.那就是这一场。
 
因为单纯的喜欢,我在报纸上开了写茶的专栏,自说自话一些对茶的理解,渐渐被不少人误当成专家,经常被问许多问题。我最怕的问题是:什么是好茶?这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几乎和哲学上的“人是什么”一样深不可测。不过,我被人问得多了,有时会反问:“人生在世,和谁结婚好?”问者会笑起来:’‘这是什么话?要看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然后看他喜欢什么样的人,或者适合什么样的人。”我笑了起来,因为这就是我的答案,世上没有绝对的好茶,要看喝茶的人是谁。看他(她)有没有绝对的好茶,要看喝茶的人是谁。看他(她)的体质、年龄、经济状况、气质、偏好,具体到这样的一个人,才能说什么是好茶,什么是不好的茶。当然也有不管不顾、无理可喻偏爱一种茶的,那就像爱情冲昏头脑一样。世界上有绝对低劣的茶,就像有绝对卑鄙恶劣的男人,绝对粗俗虚假的女人。也有绝对是假冒的茶,就像有骗子那样。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放之四海而皆准、让所有人都喜欢的茶,就像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一样。
 
好茶是相对的,某种意义上,自己喜欢的茶就是好茶。只要喝了舒服,就是好茶。最高境界的好茶如好姻缘,可遇不可求。遇上了是缘分,是天机,说不得的。平日里。终究是,也只能是凡茶俗汤的市面。准若真格不肯退而求其次,也只得有茶时饮茶.无茶饮清水,随缘而安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紫砂壶  功夫茶  乌龙茶  铁观音  喝茶  茶树  好茶  茶叶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界热点事件背后的反思
茶界热点事件背后的反思
西畴古树茶叶品牌宣传工作
西畴古树茶叶品牌宣传工作
易武斗茶大会现场火爆
易武斗茶大会现场火爆
西双版纳民间茶歌茶诗的集成出
西双版纳民间茶歌茶诗的集成出
普洱茶价格暴涨、古茶价格飚升
普洱茶价格暴涨、古茶价格飚升
勐海县进一步规范辖区茶叶生产
勐海县进一步规范辖区茶叶生产
勐海县茶艺师评茶员考证 培养
勐海县茶艺师评茶员考证 培养
茶商间的大战
茶商间的大战
下关沱茶的诞生及意义
下关沱茶的诞生及意义
普洱茶水焖气
普洱茶水焖气
黑茶知识
黑茶知识
不良习惯下应饮用的茶
不良习惯下应饮用的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