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饮茶之风兴起,饮茶的同时如何搭配“茶点”,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就好像饮酒必有佐酒之物,饮茶也必须佐以点心。这种风气在唐朝就已形成。据史料记载,唐代佐茶点很丰富,一些现在想不到能与茶结缘的食物都成为了唐人的佐茶点心。比如粽子、馄饨、饺子、馅饼、大饼,乃至烤羊肉,另外还有水果。
饮茶没有配茶点,犹如中国茶文化缺失了一半,所幸一些地方的人们还在坚持传统。例如广东人饮早茶仍是坚持“一盅两件”,也就是一杯茶,两样佐茶点心。土生土长的福建人喝功夫茶,仍是要佐以点心,比如豆茸饼、椰饼、绿豆糕等。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人坚持着。首先在茶楼中将茶点文化恢复起来,北京老舍茶馆也在努力恢复“原味”。过去北京人上茶馆,除了一杯清茶,桌上肯定还要有几样佐茶点心。
选择茶点的基本原则
二是视觉相配。不同的茶叶内在茶性、茶味迥别,需要不同味感的食物搭配。不同茶叶外在茶形、茶色珠异,需要不同形状的食物相伴。这样才能够形成一种视觉的和谐之美。例如,龙井的茶汁清澈轻盈,水晶饺是佳配,普洱的茶汁沉稳厚重,配牛肉干最好不过。
总结以上两点,就是在不破坏茶汁风格的前提下,搭配的茶点还要好吃又好看。此外,还要尽量与地方风味迎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土壤、空气、水、阳光包括海拔不同,即便是同样的茶种,茶叶味道也可能完全不同。
中国的茶叶动辄以地方命名,比如一个云雾茶,就有庐山云雾、黄山云雾、南岳云雾、英山云雾、云台山云雾,以及台湾高山云雾诸多的分别,这还只算名品。茶性、茶味、茶形既因地方不同,相配的茶点当然最好也能是当地出产、当地原料、当地工艺。就像孔乙已喝绍兴老酒,一定要配绍兴本地的茴香豆才过瘾。茶与茶点根出同源,本性相厚,滋味当然更醇厚。
具 体 搭 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鲁迅先生这句话,实际说了两层意思。第一是说要有好茶,这是原料问题;第二是说有好茶还要会喝,也可以说是艺术问题。一个形而上,一个形而下--茶与茶点的搭配,其实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相反,极有可能相互败坏,既糟蹋了茶,也糟蹋了搭配的点心。如水煮花生、毛豆、淡盐水浸渍的各种豆类,清油酥点以及虽甜但甜得有节制的甜点,这些都是绿茶的好搭配。以这样的茶点搭配,既能烘托绿茶的清香,又能提升点心的滋味,可称得上佳配。
一些乌龙茶的味道同样偏于清淡,而比较重香氛,也不合适味道过于浓郁的点心,可以配一些低糖度或低盐分的茶食,如瓜子、花生、豌豆绿、芸豆卷等。
红茶的味道比较醇厚而浓郁,适合配一些苏打类或带咸味、淡酸味的点心,如野酸枣糕、乌梅糕、蜜饯等。也可配一些蛋糕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