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茶制作菜肴的做法古已有之,既雅致,又好吃,还有利于健康。根据唐代《茶赋》的记载:“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
中国是美食之国,民以食为天,又是饮茶的发源国,在几千年的吃喝经验中,玩跨界的创意层出不穷,因此茶肴的制作方法也非常丰富考究。根据工艺来分,可以分为三种:用茶叶或茶粉直接入菜;用茶汤入菜;或者用茶梗铺盘提香。
在烹饪中,不仅仅茶叶的香气使菜肴有了独特的口感,更使其蕴含的营养成分完全释放,兼具了养身功效。此外,茶叶的色泽和形状,也能够被巧妙地运用,使菜肴色泽丰富,品味提升,更吸引人。
说到茶叶入菜,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龙井虾仁。据说,乾隆皇帝到杭州狮峰胡公庙游玩时饮了龙井茶,赞赏其茶味甘美,茶汤清冽,幽香清雅,便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于是龙井茶就成为了贡茶,身价大涨。后来,为了应对皇帝在暑热天气里胃口不好,御厨在炒“玉白虾仁”时灵机一动,将龙井茶叶入馔,做了一次大胆尝试,没想到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于是这道菜肴就保留下来,并成为杭帮菜的经典名菜。
制作龙井虾仁时,火候非常重要,用油滑锅再下熟猪油后,需要立即放入上过浆的虾仁,约15秒钟,就倒入漏勺沥去油,再同用沸水泡过的新茶(清明前后的龙井)一起下锅,用料酒一喷,在火上一颠,就起锅盘。“龙井虾仁”中虾仁玉白,色如翡翠如玉,透出诱人的清香,食之极为鲜嫩;龙井芽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
另一种以茶制肴的方法是将茶汤代替水,虽然不见茶叶,却能入味,提升菜肴的香气和营养。平时我们见到比较多的将茶与其他食材搭配煲成的汤品,这种汤品用铁观音比较多,取其香味浓郁,茶色清爽。 熬煮“茶高汤”,除了要先将上好茶叶提前浸泡近6个小时,在煮汤时也要加入少许的茶叶继续煲煮,以此保持汤中的茶香。品尝时,“茶在汤中,汤在茶中”的口感能给食客以独特的乐趣,身价倍增。
不过,我更喜欢的却是茶饭,简单美味,还有很好的瘦身效果。《本草拾遗》中提到“茶水煮饭,久食令人瘦。”此外,茶水烧饭还有去腻、消炎,降脂等功效。传统的茶水煮饭,就是将茶汤和洗好的生米一同入锅蒸煮。但为了让茶饭的香气更加醇厚,也可以在煮饭前,先用泡好的茶水浸泡生米,让米粒在吸收茶水的同时,也让茶水洗去米粒中残留的杂质。
更简单的做法是茶泡饭,这个是红楼梦里贾宝玉偶尝,秦淮十艳里董小宛的心爱,更是平民百姓的家常之物,取其简单快捷,解暑养胃的功效。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亲工作忙,暑假时中午一个人在家,便经常以茶泡饭配咸鸭蛋或酱菜,也是美味呢。
近年来生活好了,大家对于饮食也是精益求精,食不厌细,而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对于茶肴的钻研也越来越深。吃过一道茶香鹅掌,做法就非常巧妙,用的是通常被大家忽视抛弃的茶梗。
首先,从备料开始,用铁观音茶梗泡煮的汤水便可提前为鹅掌增味,经过数小时的浸泡后,还未入锅烹煮的鹅掌便已散发出淡淡的茶香。待到烹煮菜品时,再用新的茶梗,铺放在砂锅的底部,而后放入鹅掌,随后再次盖上厚厚的一层茶梗,直至让鹅掌被茶梗完全覆盖住,然后再放到蒸锅里去加热。
在加热时,锅壁上不断产生的水蒸气会在锅中来回“游走”,并渐渐将茶梗的茶香带出,进而渗入到鹅掌肉之中。烹制好后,将鹅掌上的茶梗铺在盘中作为装饰,颇有朴拙之美。这样烹制的鹅掌,铁观音的清香,混合着鹅掌的鲜美,肥而不腻,独具风味,还有补阴益气、暖胃开津、降脂抗癌、祛风湿的功效。
茶叶入菜的佳肴还有很多,例如红茶冬瓜,观音茶鲫鱼,茶香鸡,普洱茶虾,茶叶蛋等,还有茶饼、茶汤圆等点心,现在中西合璧,各种抹茶蛋糕,布丁,冰激凌也大行其道。的确,在炎热的夏天或者吃多了油腻的节庆日,一道道茶肴端上来,一定会让大家眼前一亮,胃口大开。
这样倒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疑惑,为什么老祖宗把茶和柴米油盐酱醋放一起,成为开门七件事。大俗即大雅,民以食为天,茶放下身段,走入日常生活,甚至走进厨房,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内涵,有活力,是能够传承的经典。
茗香入佳肴,活色生香,相得益彰,岂不美哉? 岂不快哉?还是那句话,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