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美文 >

《茶经》说“笋着上,芽者次”,你为什么还喝芽茶?

时间:2019-04-02来源:酷爱钻研的 作者:懂茶帝浏览:
《茶经》说“笋着上,芽者次”,你为什么还喝芽茶?
来了,茶友们纷纷追逐早春的第一波芽茶。可是,今天茶友“五色土”问了小懂一个问题:“《茶经》上说‘笋着上,芽者次’,难道芽茶不好吗?”
 
的确,陆羽在《茶经一之源》说道:“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笋着上,芽者次”是什么意思。
 
陆羽说的“芽”是什么?
阐释《茶经》的权威著述、吴觉农先生主编的《茶经述评》提到:“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说的是芽叶形态特征与品质的关系。芽叶的形态既反映茶树品种的特性,又反映芽叶的嫩度。
 
“笋者”是笋状的芽,它的特征是芽叶长、芽头肥壮、重实。生长出这种笋状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叶种茶树;一种是长势旺盛的茶树。这种芽叶,持嫩性强,品质成分含量丰富,成品茶的质量当然居上。“芽者”是指细弱短瘦的芽叶,这种芽叶制成成品茶,质量自然不佳。
 
看来,“芽”在陆羽那个时代是意思跟现在还不太一样。此外,《茶经述评》中还说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由于古代芽、牙相通,所以“芽者”也可以写作“牙者”。这也是有根据的。因为《茶经》的“百川学海本”、“常乐校本”和“说郛本”就都写作“牙”字。因此,如果写作“牙者”,也可解作是指牙齿状的嫩芽,牙齿上下对生,即指对夹叶。
 
“笋”和“牙”都是象形的,《茶经》中常用形象化的笔法,所以这种解释也是可以讲得通的。
 
对夹叶,是茶树新梢上萌发的对生两叶抱一小芽的芽叶,专业上属于非正常的新梢。所以,优质的茶叶制作,应剔除对夹叶不用。
 
“芽”的演进
关于文字的含义,即使在古时候也是一直在演进的。《茶经》所提出的“芽”与“笋”,在后来,似乎也不那么容易区别。
 
例如,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说:“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
 
宋代熊蕃在《北苑贡茶录》中也说:
“凡茶芽数品,最上日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挺,故号芽茶;次日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日中芽,乃一芽带两叶,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
 
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说的,与上述的说法有所不同,他说:
 
“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唯芽长为上品,以其质干、土力皆有余故也。若雀舌、麦颗者,极下材耳。”
 
这里所论述的已不是笋或芽的界限问题,而是嫩度问题,《大观茶论》和《北苑贡茶录》认为越嫩越好,《梦溪笔谈》认为过嫩不好,而以“长寸余,其细如针,唯芽长为上品”。可见在唐代以后,因制茶方法的改进,对笋和芽的含义已转移到嫩度上来了。
 
看来,宋代以后对茶叶嫩度的要求,相比唐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今,我们对芽叶的理解已经科学了许多,但仍然能从经典著作中吸取很多养分。《茶经》作为经典将继续流传,时代和科技也将翻滚向前。
 
参考资料:
茶经述评(第二版)》,吴觉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叶制作  茶树  茶叶  春茶  品茶  茶经  芽茶  制作  贡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陆羽穷尽半生心力撰写《茶经》
陆羽穷尽半生心力撰写《茶经》
《茶经》全文译文
《茶经》全文译文
春秋楚国西偏境 陆羽茶经第一
春秋楚国西偏境 陆羽茶经第一
茶经中的四之器
茶经中的四之器
闲谈买茶经历
闲谈买茶经历
《茶经》上为什么没有记载云南
《茶经》上为什么没有记载云南
普洱茶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
普洱茶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
清华硕士杨华毅逸返乡念茶经
清华硕士杨华毅逸返乡念茶经
茶文化“激活”茶经济 茶艺培
茶文化“激活”茶经济 茶艺培
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
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
安化黑茶经销商 好茶就在怡清
安化黑茶经销商 好茶就在怡清
金井镇“茶旅游”拉动茶经济
金井镇“茶旅游”拉动茶经济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