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不是件难事,烧水、投茶、注水、出汤,基本每一个身体没有残缺的人,都容易做到。
空泛地谈论“茶道”不过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除了清谈时候的欢愉,也不能剩下什么。
茶道之意,大可以解读为,“以茶载道“,以茶汤载道,以茶境载道,让更多的人通过茶的滋味、香气以及喝茶情境之中感受到一杯茶的美好,给杂乱的生活片刻的悠游。那在“茶道”之中,泡茶是件重要而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
蔡荣章在《茶汤是茶道的灵魂》一文中写到:“茶道境界,或者是茶道艺术要在泡好茶的过程中去体悟、去享用,脱离了茶汤,只能凭过去对茶汤、茶道记忆了。有人说:没有茶我也能享用到茶的美。但这不容易持久,容易枯萎的。”
在《茶汤,这件泡茶者的艺术作品》一文中写到:“我们一直将茶当做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环,都在随意地看待它。即使一些人将他提升到了精神与艺术的层面,也没有把它当做独立的学科对待,所以没能为“精致享用它而设定比较严谨的泡茶与欣赏要求。”
泡茶,关乎手艺,关乎做人
泡茶是一门手艺,手艺需要不断精进才能达到纯熟,纯熟之后才是更深层次的东西,才能上升到茶汤艺术的境界。连一杯好滋味的茶汤的无法冲瀹,就开口闭口都是艺术、都是审美,那也不过是一个笑话。
泡茶是一门手艺,而茶汤是手艺的呈现。真正好的茶师,在泡茶的时候,并不需要给别人说什么,而懂的人能在茶汤中感受到她的温情。至今心心念念的一次茶汤的滋味,郝宗蕾老师给我泡的一款普通的熟茶,在那杯茶中,喝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有柔情、有温润,无数美好的词从脑海中闪过,最后准确的定格在那一瞬间。这是茶汤告诉我的温柔,而她只字不提。
泡茶是一门手艺,手艺是需要熟练,需要不断练习,只有不断练习中获得的精进,才是最贴近茶道的瞬间,“道“不会无端产生,也不会无端消失,是在漫长地训练与体悟中慢慢出现,就像雕塑家用刻刀在石头上,不断敲击打磨,打磨出大卫,打磨出沉思者。
茶叶知识、茶器知识、泡茶用水的知识,这些都可以在学习中获得,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毕竟这些只是茶里的东西,知道了,练习了,掌握了就会有变得纯熟。但手艺之所以能上升到“道“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心。
茶里,最重要的是心
而这个心里,包含着你的对世界的认知,对待别人的态度。茶不能仅仅是一杯有滋味的热水,更应该是一颗心靠近另一颗心的媒介,是两个灵魂能共鸣的桥梁,这才能让茶成为一种道路,从解渴之饮上升到精神之饮。
桑格格有句话很有意思:不留心,看不见。是呀,茶里没有心,再怎么留心,也看不见。而有心的前提是你能感知,感知一些生活里小小的美好,雨后的街道潮湿的水汽能给你感动,雨水击打芭蕉树的声音,这些东西都很重要,那是幸福生活告诉你,你告诉每一个愿意坐下来,认真和你喝一杯茶的他们,想必他们会懂得你的温柔,你的深情。
汪曾祺在《让这个世界更加诗化》一文中写到:“我认为作家的责任就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以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诗意一些。小说应该使人在文化素养上有所提高。小说的作用是使这个世界诗化。”这话中的主语是“小说”,自己觉得换成“茶”依旧说得通,也是无比动人。
在泡茶中,不断感知自己,求索自己。借由茶,向内关照,永不停止,向自己告诫,毫无保留、去掉矫饰,去掉任何违心的付出与不公平的获得,让茶给自己开辟一个平和、干净、丰美的角落,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安放,并能将茶中的柔情,传递给更多的人。
泡茶,茶里是手艺,茶外是做人。泡一手好茶,做一个好人。借由一杯茶,成为一个深情的人,不虚度,不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