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美文 >

茶韵入联格外香

时间:2018-06-12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茶,禀天地至清之气。品茶,不仅是品尝一种饮料,更是品味一种文化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品茶,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家外;品茶,可以独品,也可以和朋友分享。品茶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什么都想比如,看看茶馆、茶楼里镌刻、悬挂的有关茶的对联,便是一件颇有
 
    ,禀天地至清之气。品茶,不仅是品尝一种饮料,更是品味一种文化——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品茶,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家外;品茶,可以独品,也可以和朋友分享。品茶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什么都想——比如,看看茶馆、茶楼里镌刻、悬挂的有关茶的对联,便是一件颇有趣味的事情。
 
    最广为人知的茶联也许是上海天然居茶楼的那一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不仅是“卷帘格”的对联,顺念倒念都可以,而且端方大气,既表示了对茶客的尊重,也在无形中抬高了自己的品位——商味虽足却不见铜臭,茶客无不莞尔一笑。
 
    而清代广州茶楼陶陶居的一副楹联却洗尽“商”味,有郁郁乎文哉的气质: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一联,将东晋名人陶潜和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十分自然得体,内容上又暗合中国传统的中庸哲学,平和雍容,典雅庄重,颇耐咀嚼。而一些风景名胜的茶联则往往和当地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比如重庆嘉陵江茶楼有一联云: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道子”即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卢仝也是唐人,其《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咏茶古诗,其中有一段特别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一联用典自然贴切,立意高远含蓄,构思精巧有味,是佐茶的佳品。
 
    郑板桥有一联题镇江焦山的自然庵: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区区十四个字使人尽览焦山风光,有气度,有深意,亦不乏雅致。也许正因为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所以,历代相传的茶联往往充满了古典的文化情韵——那里面,满是清风、明月、松涛、琴声和诗魂,还有潺潺流水、潇潇竹影,比如: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这些茶联语雅意静,丰致内敛,颇具名士之风。而茶“和、清、静、敬”的精神内核与佛道的思想有不少相通之处,于是,不仅历史上著名的茶人是僧人的例子不胜枚举,还留下一些禅意较浓的茶联,如: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这一联,冲淡平和,应该是来自某座古刹吧?而即便是在滚滚红尘之中,只要我们有心品茗,也是随时可以“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的——这,也是一副茶联。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叶  品茶  历史  茶人  品茗  茶馆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乌龙茶名字的来源
乌龙茶名字的来源
茜草茵陈茶
茜草茵陈茶
茶叶质量优次的审评
茶叶质量优次的审评
宁舍三顿肉 不舍一泡茶
宁舍三顿肉 不舍一泡茶
茶的药效作用
茶的药效作用
漫谈古人对茶保健功能的认识
漫谈古人对茶保健功能的认识
玫瑰+茉莉+柠檬香茅=养生花
玫瑰+茉莉+柠檬香茅=养生花
柳橙花+甜橙皮+黑叶莓=养生
柳橙花+甜橙皮+黑叶莓=养生
柠檬香茅+马鞭草+马郁兰=养
柠檬香茅+马鞭草+马郁兰=养
浑身是宝的白茶到底好在哪儿
浑身是宝的白茶到底好在哪儿
香蜂草+野蔷薇果+覆盆子=养
香蜂草+野蔷薇果+覆盆子=养
我有一杯茶 足以慰寂寞
我有一杯茶 足以慰寂寞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