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若水,静如山涧的小溪缓缓流过。
冬日薄薄的阳光里,置身室雅人和的茶馆之中,端庄清雅的小女子手捧青瓷香具婷婷而来。她款款落座、细细铺陈,凝心为大家刻上一炉篆香。香篆是金属喷沙金莲花拓,香粉名为“绝尘”。扫落余尘,提起放下,心中所有的烦恼、欲念,就此放下,一朵莲花便悠然开放了。
结缘茶道香道以来,于每日纷繁中抽身半晌闲暇,独处书斋,与一炉妙香、一盏清茶相对,似乎成了我这个俗人日常里生活的习惯。明代文人李日华在《六研斋三笔》中说:“洁一室,横榻陈几其中,炉香茗瓯,萧然不杂他物,但独坐凝想,自然有清灵之气来集我身,清灵之气集,则世界恶浊之气,亦从此中渐渐消去。”
陆游曾有雅句:“独坐闲无事,烧香赋小诗。”李清照亦有小词:“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焚香和品茶,是古来文人的精神食粮。特别是读书人,确乎是该讲究一点情调和氛围。无需任何的言语,我们只需嗅着那缕缕的幽香,任杯中茶芽缓缓舒展,用舌尖去轻触沸腾的茶汤,用心神去领会茶和香的冷热交替、和合阴阳;感受那曾经的秦时风汉时雨,和那唐诗宋词的繁华忧伤。在古人的绵绵温存和记忆里,雕刻着时光,老去了容颜。
古人将香奉为殊友,茶为素友。一炉香,一盏茶,一个人,一本书,借助简单的形式营造出一种清静自然的氛围,躲避了攘攘红尘,消解了身心疲惫,将自己真正融入这种逸趣自饶、古朴浑融的传统文化之中。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安闲、健康的生命存在方式。只有独处,只有读书和思考,才能与自我的灵魂真正相对,才能拓展精神空间的宽度和深度。在这种氛围中,一边细品慢酌浓香茶茗,一边体味书中幻化的人间世相,畅游在文字构成的浩瀚深邃的思想长河中,凡俗尘嚣悄然远遁,心怀明净、物我两忘,此刻的生命是丰盈的,灵魂是静默的……
陈继儒云:“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此亦乐事。”这是明代文人追求的两个精神雅境,一为学问之境,二为自然之境。今人不逊古人,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人类的情感和灵魂亘古不变。闻香、品茗、插花、挂画“四般闲事”,绝不是闲着没事。周国平说,高贵是需要闲心的,即一种安宁、从容、自信的心境。今人对于琴棋书画诗香茶等传统文化的自觉修习与濡染,会将我们浮躁、浅薄的灵魂带入沉思、反省的心境中去,从而杜绝物欲之念、摒弃浮华功名,达到身心俱畅、灵魂澄明的高贵境界。
而恰当此时,上述或简或繁的形式和目的似乎也不重要了,只要天香在心,书卷在手,清茶在侧,守望着那若有若无的氤氲,那清澈如水的心境里便似有一朵莲花在微风里荡起层层涟漪,一圈圈地弥漫开来……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