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属于闲情,乡下竹翠风轻,鸟啼泉鸣,尘嚣脱尽,城市茶客便躲开鼓噪,于静谧中嗅茶味之醇香,观茶烟之氤氲,赏茶色之澄明,听灵隐寺钟声之幽微,身心沉迷于娴雅茶乐远比茶坊里茶艺蜜斯旗袍古筝涤器淋汤近似繁琐的表演更濒临禅趣。
从入水茶叶的浮尘、茶色的空明、茶味的苦涩甘润,细细体悟浮生得失、升沉、荣辱,品味人世暂恒、苦乐、炎凉。透过半杯水、几枚叶,洞悉沧海桑田,贯通古今人生,将物质转化为精力,再把精力转化为物质,实现茶与禅奇奥而自然的连系。试问,哪个国家的人存在华人如此艰深的人生聪慧呢?
前人说茶有散郁、养生、养气、除病、利礼、表敬、赏味、养身、行道、高雅十德,把品茗算作与衣食等重的糊口要事,继而又擢升为茶文化,直至推重到禅境。这一切,实在和茶性清醇分不开。
时下,有些人撇了茶性,借茶的名分花腔翻新,让苦丁茶、菊花茶、大麦茶、玫瑰茶、美容茶、减肥茶等实足跻身茶林,里面名为茶实非茶的且不说它,单说在茶中附加佐品的,分明也是背离了茶之真理。
例如三泡台,盖碗里当然有茶叶加盟,更多的是红枣、冰糖、桂圆、枸杞、山查之类,此茶好像仰仗了道教阴阳五行学说,其配伍如中草药丹方般讲究君臣佐使,茶理径直奔了儒学的尊卑礼序,实与禅趣无涉。
禅是梵文音译,意译作“静虑”解。就禅而言,茶本人没有贵贱之分,而需要茶客做的唯一两点:一是心静,二是体悟。
在烹茶品茗过程中,贯通茶之静,茶之逸,茶之真。
吴越茶客盘桓于山水田园,释然于物我两忘的情境,可以说进入了茶叶店加盟禅悟境;天府苍生认定富在今世,乐在眼前,其安适恬然也算得禅;陇东老农安然淡泊,得度人时且度人,有哑忍慈悯的宽厚肚量胸怀,也算茶之得味者。只不过他们保存情状分歧、体味厚薄有分歧罢了。
套一句佛家偈语,即是:茶禅只在我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