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美文 >

茶者如情。淡茶温饮,最是养人

时间:2019-03-29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古往今来,修佛悟道之人,皆融于山水自然。看似远离尘世,不染人间烟火,却入了情境,万物生灵。到后来,一言一行,一茶一饭,皆见禅理。 存草木心性,含山水情怀,而我们,就是在细碎的生活中,点滴的光阴里,不经意地修禅。一个人,从最好的年华,走到白发苍颜,看着

   古往今来,修佛悟道之人,皆融于山水自然。看似远离尘世,不染人间烟火,却入了情境,万物生灵。到后来,一言一行,一一饭,皆见禅理。

   存草木心性,含山水情怀,而我们,就是在细碎的生活中,点滴的光阴里,不经意地修禅。一个人,从最好的年华,走到白发苍颜,看着自己日日缓慢地老去,需要多少勇气和决心。虽说沧海不过一瞬,但回首的刹那,谁可以真正地波澜不惊。

   我是简单的,每日煮茶听琴,焚香读经,栽花修草。已然忘记过往也曾风雨飘摇,为了生存如蝼蚁那般卑微的活着。佛说,历千百劫难,方知得失随缘,平淡是真。我愿做滔滔浊世里的清波,心性明澈,安静无声。

   茶,如何品饮,才是健康?

   我经常跟身边很多朋友说,茶最早是药,而且是解毒排毒之良药。所以医生都会跟大家说,吃药不宜饮茶,也是因为是药三分毒,吃茶,自然容易消减药性。

   既然如此,品饮茶,自然是需要方法的。

   饮之得当,则茶,是万病之良药。

   饮之不当,则如某些人所说,茶者,最耗人之精气神。

   很多朋友听及此言,不觉间内心惶惶。喝茶这么复杂,我干脆就喝“大白开”好了。

   浸淫茶中十几载,每天从早到晚,嗜茶如命,无茶不欢。享茶之功,同时亦受茶之累。静夜思之,茶之为饮,过犹不及。

   茶,种类繁多,纵然是山茶科山茶属上的那片叶子,产地、加工方法、存储时间不同,其性味却有“寒热温平”之分。诸如绿茶,如果杀青不当,茶带青草之香,茶色青绿,茶味清鲜却涩麻,此类茶性味多为寒凉,人常饮之,脾胃容易不适。但若杀青得当,茶带板栗香,茶色黄绿,茶味甘鲜醇和,又经数月存放,则茶性味略平和,对脾胃刺激较小。同是绿茶,一个工艺的差别和饮用时间的不同,就能引起性味的区分。

   再说红茶,性味温暖,可若是刚刚出炉的红茶,却是性味燥热,容易引发饮用的人上火等症状。如若将做好的红茶放置半年,则性味燥热渐脱,饮之相反可益人脾胃,促进消化,驱逐寒气。所以说,纵然是一片简单的茶叶为何有人饮之身心康健,有人却百节不舒。多是因为,并未能理解茶作为饮品的真正功效之在。

   如此说来,听着复杂,简单而言吧,茶虽然分为六大茶类,茶的种类也是品目繁多。基本可以根据茶汤的颜色,来判断这片茶叶发酵程度,性味之分。如果冲泡出来的茶汤,浓度在口感可接受范围之内,绿色为寒,红色为暖。中间的橙黄橙红等,基本性味较为平和中正。

   如果需要一杯茶,来消减火气,则可以选择茶汤是绿色或者黄色的茶;如果需要借助一杯茶来驱逐寒气,则可以考虑红色的茶汤

   茶叶是如此的充满灵性,我们看到绿色的植物,通常内心滋生清凉之感;看到红色,内心也常常感觉温暖。茶用它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告诉它的个性。

   很多茶友看到这里,惊呼:戴老师,太复杂了,喝茶要不要搞这么麻烦?!呵呵,我也深有同感,我们这些做茶的人,通常就把茶看的太重,待的太深,相反让你我之外的人,害怕与茶亲近了。

   那么,我再跟大家说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茶理吧。茶者,不管什么茶,绿茶也好红茶也罢,都不要喝冷的,要喝温的;不要喝浓的,要喝淡的。太烫太浓的茶,久饮,容易患食道炎;而冰冷的茶汤,久饮,最伤脾胃之气。
 
   我常常想,茶总以它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

   茶之为饮,淡茶温饮最佳。如同人之相待,平常自在为上。

   不宜太亲近,亦不好太疏离,一定的距离,好比茶之温饮。

   古语有说“君子之交淡若水”,淡不是无味,却是持久之味,这也恰如茶之为饮,淡饮最佳。

   熙熙攘攘,来去匆匆,身边的各种聚散离合,细细观之,似乎无一不是这般,浓妖不及淡久,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份“平淡是真”的美好。也许在今夜,手持一杯“茶味已淡,温度刚好”的茶时,心中便逐渐“清亮”起来。

   茶者如情。淡茶温饮,最是养人。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六大茶类  大茶类  喝茶  功效  工艺  为何  茶叶  杀青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巧饮淡茶降血压
巧饮淡茶降血压
淡茶在手清香满室
淡茶在手清香满室
一壶淡茶仍品恬然生香
一壶淡茶仍品恬然生香
喜喝淡茶是因为你年轻 喜饮浓
喜喝淡茶是因为你年轻 喜饮浓
淡茶温饮才是最养人
淡茶温饮才是最养人
淡茶适合老年人
淡茶适合老年人
如何让新紫砂壶留得淡淡茶香
如何让新紫砂壶留得淡淡茶香
心越淡茶越甜
心越淡茶越甜
《纸上谈茶》之云南古树茶的清
《纸上谈茶》之云南古树茶的清
浓茶淡茶相宜为宜
浓茶淡茶相宜为宜
淡茶温饮最养人 酽茶味甘四重
淡茶温饮最养人 酽茶味甘四重
最养生的喝茶原则:淡茶温饮性
最养生的喝茶原则:淡茶温饮性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