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生活美学家里《美学•坛》访谈的视频。內容是关于当下隐士生活的思考,很有意思。话题离我们当下的生活似乎很遥远,仿佛是回到古时归隐文人的生活状态。隐居地点更是充满了诗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终南山上日子,如同农夫般勤耕苦犁,去芜存菁。前人陶渊明的那篇题为《饮酒》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至今,读来还是让人向往。而北宋•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借梅花的疏影与暗香写尽了隐士的清逸 。
清谈、吟诗、调琴、读书、烹茶、饮酒、垂钓、弈棋出游等构成了隐士的生活。记得有一首诗写道:“日月无穷已,风烟十万年,悲欢来又去,自在即神仙。”无非图的是“自在”。自在的同时又不忘风雅。更加注重生活的情趣与精神的享受。
隐居之所多为山清水秀的自然灵秀之地,文人自古情感心思细腻,灵动。注重品味和享受的享受生活的闲适自得的心境。也只有如此心境和品性,才可以构建出田园山居里的精神世界。生活美学融入在日常琐事之中,更讲究生活的意趣和情致。自然风物之美引入实在的山居生活,烹茶饮泉,自然质朴,简淡素雅,是大隐们精神世界的旨要。
有时,生活的细节看似无足轻重,但正是无数的细节汇聚成了生活的长流。生活在山中的日子,春听鸟声,夏听蝉鸣,秋闻虫鸣,冬看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萧声,山中饮泉水,水际听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当心不在被外物所牵挂,患得患失,不自由,不空灵,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洒脱。那隐与不隐就有何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