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离骚》中描写一个他理想中的居所,九畹蕙芷绕屋,幽兰清风透香。畹,古代地积单位。一说30亩为一畹,一说12亩为一畹 。
因喜欢屈原《离骚》,书“ 芷畹居”题于雅闺书斋,缅怀古贤文人清高幽隐的情怀,意寓内心的理想:我愿结庐于兰芷芳草泽,扶风听雨,煎茶制香,采香草为糕,粥新茶为汤,山岭入窗春秋是画,往来有雅友,谈笑亦诗赋,是曰芷畹居。
乙未春日清明时节, 古都长安细雨绵绵, 得缘访南山如济老师的千竹庵,山径新草遍发,素白的梨花悬垂剔透的雨珠,雾气中的茅庵草棚,依山岭,傍湍溪,岭后三两桃树,一抹夭夭淡粉,恍惚间如入世外桃花源。
山林气息由这雨,这雾,这长势恣意,或耸或斜,或旁依山石,或独立崖峰的树木完完全全地烘托呈现, 中华传统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尽在这终南山中,千竹庵处。
做为一个茶道师悉心体会茶,器,水,火,以及自然环境,天时地况,从理解感悟到身心与之交融,点点滴滴从细微处修悟提升,内炼简素,外修从容。
煎茶道中正坐姿,端庄行礼,悠然转身,每一种体态身姿散发出古典优美。
茶巾从左手交与右手,看似不经意间的优雅,如春花吐蕊自然从容; 打开茶巾,巾如鹤羽临风舒展,喜悦由心而生,似得拈花微笑之禅意。
煎茶的过程是心与水,与器,与茶情感交融,徐徐注水,水声清乐,耳听而心悦;水流划出的弧线,眼观而心感,势如山巅积雪初融,涓涓成溪,或如幽谷一瀑,疾徐有度。山林天然之意境尽呈茶道一席之中。茶道师的胸中容得下万峰千壑,世间百态。一盏茶汤能将恩怨情愁,焦思苦虑全然释放。
《论语述而》曰“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研习煎茶道的程式,一次一次的重复操作,身心专注,心手合一,渐渐领悟到茶道是悟道修行最贴近生活的禅修途径。 在习茶中修悟,在修悟中提升,茶修炼心的禅悟,茶使人岁月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