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美文 >

茶之源

时间:2018-07-2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指的茶。自神农与荼相遇的那刹那开始,茶就从隐士逐渐进入凡尘中,苏东坡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一碗喉吻润,茶给人们带来的生理解渴效果;两碗破孤闷,茶带来了心理愉悦之感;三碗搜枯肠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指的。自神农与荼相遇的那刹那开始,就从隐士逐渐进入凡尘中,苏东坡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一碗喉吻润,茶给人们带来的生理解渴效果;两碗破孤闷,茶带来了心理愉悦之感;三碗搜枯肠开始思考人生,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既是好茶带来的通气感又有将世俗烦恼抛却脑后之意;到了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的境界时,也就只能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了。由此可以深刻感受到“茶”这个神奇的物质,不单可用感官感受它的色香味,而且可由它引发出茶道茶艺等精神领域的多层次体会,静心品茗从茶之源开始,让我们净心品味这份奇妙的茶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世界茶的起源,中国茶的起源在南方,指的就是中国的西南云贵川地区,最直接的证据就在1962年《中国茶叶》月刊上,发布了巴达野生茶树王的消息,在世界茶叶界引起了轰动,巴达野生茶树王成为当时发现的世界上存活树龄最大的古茶树,被誉为“茶树活化石”,中国是世界大叶种茶起源地的论断也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这株为野生乔木型大茶树,生长在勐海县巴达贺松大黑山海拔1900米的自然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树基部围3.2米,树高32.8米,经现场测量和当地历史考证,初步认定树龄超过1700多年,各地的茶人都会慕名来一睹茶之源的风采。可惜人有生老病死,树也有它的寿命极限,在2012年9月27日它轰然倒下,一段茶源的故事由此只能由茶人口口相传及照片资料为证。巴达大茶树的意义已经不在于她生命的长短,而是它的发现确认了云南是山茶科植物的家乡,是世界的茶树原产地。正由于茶叶发源于中国,故我们的祖先在利用茶叶作为医药进而发展为饮料的长期实践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滋育了我们的民族文化,给世界其他各国人民传授了栽制技术知识乃至饮用的整个艺术。

  茶之源,茶之缘,还有很多因茶结缘的片段在陆续展开,品个茗,耐心等候。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得荼而解之  中国茶叶  野生茶  中国茶  茶树王  茶树  好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颜”观色
“茶颜”观色
20个茶知识
20个茶知识
选购与保存茶叶的方法
选购与保存茶叶的方法
茶垢不清洗有害健康吗?
茶垢不清洗有害健康吗?
春茶虽好但不宜“赶鲜”
春茶虽好但不宜“赶鲜”
哪些疾病不宜喝浓茶呢?
哪些疾病不宜喝浓茶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走心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走心茶
如何鉴别信阳毛尖春茶
如何鉴别信阳毛尖春茶
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
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
诸多上市的新茶出现了有价无市
诸多上市的新茶出现了有价无市
天价明前茶销声匿迹
天价明前茶销声匿迹
六安瓜片建档立案炒出“明白茶
六安瓜片建档立案炒出“明白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