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竹
竹与茶的奇妙“情缘”
竹,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是君子的象征,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他们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
茶,从古至今都是君子的心头所爱,文人志士的良友,古人喝茶时被他们视作同挚友进行的一次精神交流,这神圣高洁的一刻,容不得半点亵渎!
两者均为“君子好逑”之物,都具有虚怀若谷的君子性格。竹与茶的完美结合,更具一种人文的气息,其中又不乏天然、野性的味道,体现出古代名仕追求的君子之风。
专属云南少数名族的独特茶香
在云南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对竹子都有一种独特的偏爱,云南边境不仅竹子的种类很多,民族竹文化也极为丰富。竹子的利用与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都息息相关,竹筒饭、竹筒酒、竹筒茶……竹子几乎成了一种最家常的饮食用具。
在单薄纤细的竹子未成竹筒茶之前,竹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歌、散文、图画,是琴手手中的乐器。当竹筒意外地被少数民族当作器皿使用后,竹子与茶便因彼此的存在建立长久依赖的生活习俗,成为了少数民族永不厌倦的茶文化流传至今。
竹香幽幽的竹筒茶不仅是少数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合体和伴手礼,也是少数民族最早的一种紧压储存茶的方法之一。
以竹为皿,承袭着竹香炙烤、发酵而成的茶香
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又有清新的竹香,如此迷人的茶香如何形成?等你了解了它的制作工艺后,就知道这独特的茶香如何形成、如何释放了!
竹筒茶的主要材料为百年古树茶箐、新鲜竹子。使用的鲜竹特别讲究,精选春夏之交一年生鲜甜多汁的野生甜香竹,截取粗细大小适中的节段,五六米的高甜香竹,但能用的不过五六节而已。
制作时,将古树晒青干毛茶装入刚砍回的甜香竹筒内,放入火煻内烘烤,文火焙出竹汁及竹香。
竹筒茶烤制火候至关重要,火大则焦、火小则竹汁浸润不均,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指尖触摸千万次,边烤边舂边添柴火,最是考验制茶师傅的技艺。一筒好茶除了需要上好的材料,烤茶师傅的技艺及其烤茶时的心境也是竹筒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茶找到了最好的归宿,竹赋予了茶清香,茶赋予了竹茶气。君子与君子间的契约,终于达成,彼此保留最纯真原始的本性,释放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彼此独立,却又不可分离。
干茶香气清新,竹子的香气渗入到陈年的干茶中,让茶多了一份清香,经过岁月沉淀的茶与竹壁结合,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金黄透亮的茶汤,令人不禁想起曼生壶铭里的句子:“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藏”。
普秀年度钜作——普秀凌云(竹筒香茶),历时半年,踏遍滇南的山山水水,遍寻同直径、同长度而不能弯曲的甜香竹,历经十余次的调配研发,注重每一个细节的优化,集少数民族竹筒茶的精华,茶与竹美妙的融合,加上经典的创意与包装,完美呈现大师级的钜作。